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是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及早霜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水稻两段式育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低位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即"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以优质超高产品种为前提;以多蘖壮秧为基础;以宽行少本超稀植为核心;以深施肥控灌水为关键;以安全超高产为目标的寒地水稻优质超高产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胜军 《科学种养》2009,(10):12-12
水稻超稀植是在北方寒地推广10多年的水稻栽培技术。10多年来,该项技术在黑龙江省推广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农业部丰收计划奖和黑龙江省政府特别奖等多项奖励,现在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的主体技术。但是,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此项技术在推广实践中出现了两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陶永才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89-189,191
介绍了大中棚钵育超稀植技术,包括苗床准备、种子选择与处理、秧田管理、适时早栽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菜超稀植栽培增产效果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超稀植高和栽培试验分析和出,超稀植油菜增产主要依靠单株的角果数增加,其次是角粒数增加,而千粒重影响很小,油菜超稀植适宜播期可辨宽到9月18日之前,仍可获得高产,油菜的分枝节位与栽培水平直接相关,油菜油苔初期主要摘断有超越补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根  李玉嵩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96-11797
[目的]了解长龄壮秧对超稀植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T1(30d)、T2(42d)T3(54d)3个秧龄处理,研究B优827、岗优725和D优527超稀植时的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随着秧龄的延长,3个品种的最高分蘖期推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的单株最大茎蘖数无明显差异。岗优725的平均单株有效穗数为T1>T2>T3,其余两品种的为T2>T1>T3。3个品种T3处理的二次分蘖穗占总有效穗的比例下降,三次分蘖穗的比例增加。B优827和D优527的实收产量为T1>T2>T3,岗优725的为T2>T1>T3。不同品种对秧龄长短的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秧龄对超稀植杂交稻的分蘖动态、有效穗及其组成、经济性状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良好管理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品种,长龄壮秧超稀植杂交稻仍能保持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前两年的优质稻米生产中,我镇着重研究推广了优质杂交粳稻超稀植扩行减本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本地区杂交粳稻栽培中因基本苗过多而引发的群体过大、病虫危害重、产量与质量不稳等问题。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大、省种、优质、节水等优点。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移栽秧  相似文献   
8.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是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超稀植稻是国际水稻研究所近年培育的大穗型超级常规稻种。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超技术即“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采用该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品质,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牛态环境,对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和质量效益型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