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467篇
  257篇
综合类   1820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453篇
园艺   357篇
植物保护   4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GlobeLand 30的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集,通过利用转移矩阵、坡度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分析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为: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哈密市虽然面积大但能利用的绿洲面积较小。2020年草地面积为10226.39 km2,水域面积为295.17 km2。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中,草地的减少量最大,流失面积为671.48 km2,主要转换成未利用地、林地和少量耕地;建设用地增量最大,面积高达405.60 km2。2000-2020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量很小,基本保持稳定。②2000-2020年草地在5个坡度梯度上分布比较均匀;而耕地和建设用地基本分布在Ⅰ级和Ⅱ级坡度梯度,耕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显优势分布;林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分布面积随着坡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少。③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2000-2010时段的变化相比方向性较明显,范围更广,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结论]2000-2020年哈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明显的时空特征,坡度对各地类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践行绿色植保理念,推动胡杨河市农药减量控害,研究棉铃虫在新型种植模式(稀-早-优)下的诱控技术.以性诱、灯诱、食诱为主体,以化学防治技术为辅助,开展棉铃虫的理化诱控集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理化防控区棉田落卵量较对照区降低,新增蕾铃被害率降低,防治成本较常规化学防治区降低909元/hm2.然而,理化诱控技术单一使用较为容易,如何与化学防治集成需进一步探索.因此,在新型种植模式下,理化诱控集成技术可以更好地防治棉铃虫,保护天敌,调控生态平衡,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鸿恒  李猛  李秀钰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46-2048
通过2个厂家的昆虫性诱剂监测稻麦上4种主要害虫发蛾峰次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29日、4月6日监测到小麦黏虫2个发蛾高峰;6月4、7日二化螟1代2个高峰、8月5日2代高峰;6月8日、7月15日、8月20日、9月22日大螟1~4代发蛾高峰;稻纵卷叶螟7月14日、8月12日、9月12日3个迁入及发蛾高峰;同时在二化螟、大螟诱集中,纽康生物性诱剂效果要好于宁录生物性诱剂,而在稻纵卷叶螟监测中,2种性诱剂效果均无人工赶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矩估计赋权和改进TOPSIS法的节水灌溉模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模式优选问题,根据矩估计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矩估计法的最优组合权重模型并赋予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结合灰色关联法对TOPSIS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改进TOPSIS法的节水灌溉模式优选模型,并用实例加以说明.然后把所得结果与灰色关联投影法、TOPSIS方法、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理论这四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作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基本相同,说明该方法用于节水灌溉模式优选是有效的,并且有效解决了TOPSIS模型数据波动较大和评价模型等距处理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婧琪  陈磊  田薇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27-2029
通过野菊多糖诱抗剂(CIP)对玄参生长、活性成分及抗病的影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生长情况以及抗病效果。对主成分综合指标分析表明,经CIP喷施后玄参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块根增长量,均高于清水对照。玄参经CIP处理后白绢病防效指数为79.97%。结果表明,喷施CIP对玄参白绢病防治及促生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简称CRU)气象格点数据集CRU_TS3.24,分析得出1916~2015年渭河流域100年间年季降水的趋势、突变、周期等变化特征,也从侧面检验了CRU格点数据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近百年来:(1)渭河流域夏季和全年降水呈现不显著减少趋势(-1.73mm/10a和-0.82mm/10a),时间上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空间上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流域西部;(2)春季降水2个突变点分别为1991年、2009年,夏季降水2个突变点分别为1933年、1961年,全年降水的两个突变点分别为1933年、1968年,秋冬两季各存在5个突变点;(3)夏季与全年降水序列突变点识别结果表明采用CRU格点数据对渭河流域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更为全面;(4)秋季与冬季降水序列的周期性比其他时段更加明显,四季与全年降水序列的第1主周期分别为19年、3年、13年、5年和18年,第2主周期分别为6年、7年、42年、12年和24年。  相似文献   
8.
集排式大豆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播种单体结构,提高播种质量,适应大豆窄行密植农艺对播种机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集排式大豆精量排种器。阐述了该排种器滑落吸种、碰撞清种工作方式,通过对充种区域的种子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种子吸附时排种器所需气压范围;分析下落种子相对滚筒的速度及其通过吸孔的次数;对多自由度密封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了气室铰接的结构参数;应用高速摄像技术,选取合格指数A、重播指数D、漏播指数M为试验指标,气压、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双因素重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气压为3、4 k Pa,作业速度为4~12 km/h时,合格指数随作业速度增大呈下降趋势;当气压为5、6、7 k Pa,作业速度为4~12 km/h时,合格指数随作业速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漏播指数随气压增大呈下降趋势,且随作业速度增大呈上升趋势;当气压为5 k Pa,作业速度为4~12 km/h时,合格指数大于95%,漏播指数小于2%,该排种器能够满足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食物诱剂诱杀成虫是目前防治柑橘大实蝇的最主要措施,但是效果受施药期间的天气制约,周边山林多的橘园防治效果不稳定,5月下旬加挂诱蝇球,能够弥补其不足,提高防治效果。示范区加挂诱蝇球后,大实蝇虫果率显著下降,基本上达到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性诱剂诱捕器放置密度与高度对斜纹夜蛾、烟青虫的诱杀效果,在天柱烟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天柱烟区烟青虫发生较少,斜纹夜蛾危害严重;诱捕器放置密度为15个/hm~2时诱捕量最多;诱捕器进虫口高于烟株30 cm时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