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59篇
  免费   2323篇
  国内免费   1953篇
林业   6506篇
农学   4188篇
基础科学   1605篇
  3135篇
综合类   31150篇
农作物   3870篇
水产渔业   1738篇
畜牧兽医   7827篇
园艺   5648篇
植物保护   176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1157篇
  2022年   1568篇
  2021年   1395篇
  2020年   1645篇
  2019年   1568篇
  2018年   1036篇
  2017年   1643篇
  2016年   1870篇
  2015年   1977篇
  2014年   3082篇
  2013年   3323篇
  2012年   3819篇
  2011年   3843篇
  2010年   3166篇
  2009年   3232篇
  2008年   3448篇
  2007年   2746篇
  2006年   2194篇
  2005年   2998篇
  2004年   4027篇
  2003年   4262篇
  2002年   3425篇
  2001年   2612篇
  2000年   1655篇
  1999年   874篇
  1998年   755篇
  1997年   589篇
  1996年   660篇
  1995年   528篇
  1994年   403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305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7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伟强 《农学学报》2021,11(8):48-52
以福建特色水果‘油㮈’为试材,在等肥料成本条件下,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和常规施肥下‘油㮈’树枝梢生长长度和粗度、果实品质、产量表现及施肥成本的比较研究,以期为山地水肥一体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施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年枝梢长度和粗度的增长,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果实平均单果重、可食率、产量。等价施肥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施肥节省人工成本1104.0元/hm2。建议结合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及山地土壤特点、生态环境等对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光照条件变化会对花椒目标识别率产生影响,关系到机器视觉技术能否有效应用于生产现场的花椒采摘。通过对HSV特性图像识别技术的分析,提出HSV和形状特征融合的花椒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同态滤波方法对光照进行补偿,解决因为光照不均匀而导致的花椒识别率低的问题,最后利用花椒圆度特征,排除树枝及树叶等的干扰,实现花椒的准确识别。利用同态滤波方法对光照进行补偿,对于光照不强或者发生遮挡的花椒图像有较大改善,通过试验得出其平均识别率达到94.0%,比单独采用HSV特性识别时,在顺光,背光和遮阴条件下,识别率分别提高4%,13%和21%,此外在遮阴条件下运行时间缩短14.6%。为遮阴条件下提高花椒识别率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玉米象.[方法]从采集到的大米样本中分离出玉米象,分别在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细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玉米象的体躯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胸部由3个胸节组成,有胸足3对,体表散布密集的刻点.明显的鉴别特征有头部的额和颊延伸成象鼻状的喙,触角呈膝状弯曲,共见8个小节,口器位于细长喙的端部,上唇基本退化,代之为口上片,下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外咽片消失.雄虫外生殖器隐藏于腹部,来源于第9腹节,阳茎背面扁平,有2条平行的纵凹沟,雌虫Y形骨片尖.经克隆PCR扩增得到cox1、ITS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41、1445 bp,与已报道的玉米象cox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7%~100%,ITS基因为99.0%~99.3%.[结论]根据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电镜下玉米象的形态特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可为玉米象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依据,也可为防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系楸子(Malus prunifolia)、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花红(Malus asiatica)和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5 个野生苹果种为材料,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溶剂,进行香气物质的提取,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香气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5 种材料中共鉴定出 27 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 6 种、醛类 7 种、酯类 4 种、有机酸 4 种、萜烯 2 种和苯衍生物 4 种。其中反式-2-己烯醛、辛酸、α-法呢烯、苯酚以及对甲苯酚是 5 个野生苹果果实中共有的香气物质。这 5 种苹果野生资源果实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清香型的反式-2-己烯醛等醛类物质为主,但酯类和醇类也是构成不同种苹果特异香气的重要呈香物质。从特征香气组分来看,有8种是5个野生苹果种果实香气成分共有的特征香气,分别是法呢醇、己醛、反式-2-己烯醛、辛醛、壬醛、反式-2-癸烯醛、乙酸丁酯、己酸己酯。其中海棠花的特征香气物质有6种,西府海棠的特征香气物质有5种,新疆野苹果和楸子的特征香气物质有4种,花红苹果的特征香气物质有2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电气绝缘、配件质量、作业标准等造成铁路客车火险的三个方面问题,对铁路客车火险防控提出了提高生产工艺落实能力、把好配件装车质量关、加强乘务作业管理三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是常见的半寄生灌木,其过度繁殖会影响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发挥.前期调查发现,昆明海口林场部分地区具有桑寄生危害,其主要种类为滇藏钝果寄生.为监控滇藏钝果寄生在林场的传播扩散,了解其寄生初期的选择偏好,本研究以昆明市海口林场滇藏钝果寄生危害最严重地区为中心,对其周边4个区域的传播情况进行样方调查,统计滇藏钝果寄生的寄主选择模式、构建寄生强度与寄主生长特征的归回关系.结果 表明,滇藏钝果寄生于郁闭度最低(30%)、坡度最大(27°)的样方2 (M2,中心样方)中危害严重,其余4个样方(M1,M3,M4,M5;周边样方)的感染程度较低,尚处于扩散初期.滇藏钝果寄生在所调查样地中具有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几乎仅存在于槲栎中,但其扩散与槲栎在群落中的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槲栎生长特征与寄生强度的线性关系,其冠幅和胸径可依次引入回归模型中,修正后的拟合度R2为0.526,方程式为y=-0.467+0.152x1+0.110x2.滇藏钝果寄生于样方M2和M1中的寄生高度百分率集中分布于40%~80%之间,而于M3、M4和M5中变幅较大,无明显集中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滇藏钝果寄生的生态防治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精准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现精准农业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文以玉米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设计,对精密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玉米精密播种机设计方案,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播种深度、行距和种子数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播种的准确性和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玉米精密播种机在播种效果和操作便捷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播种机。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木荷是云南的珍贵树种,种源稀少,通过森林资源调查,发现了南华县雨露乡铅厂村委会有部分零星资源分布,保护种质资源,意义重大。通过梳理,阐述了木荷资源在南华县的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和园林应用,提出了充分利用木荷资源的具体措施,制定了种苗培育的实施方案,以有利于城市绿化建设,创建秀美河山。  相似文献   
9.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兆丰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卿  刘革命  刘成 《种子》2021,(1):128-131,F0003
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兆丰2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征特性、品质、抗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