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42篇
  免费   5893篇
  国内免费   5082篇
林业   15849篇
农学   10803篇
基础科学   6357篇
  7527篇
综合类   78712篇
农作物   9061篇
水产渔业   9991篇
畜牧兽医   38926篇
园艺   14741篇
植物保护   7450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2720篇
  2022年   3173篇
  2021年   3392篇
  2020年   3599篇
  2019年   3792篇
  2018年   2077篇
  2017年   3583篇
  2016年   4218篇
  2015年   5056篇
  2014年   9406篇
  2013年   8647篇
  2012年   11789篇
  2011年   11954篇
  2010年   10202篇
  2009年   10907篇
  2008年   11263篇
  2007年   9133篇
  2006年   7949篇
  2005年   11680篇
  2004年   13473篇
  2003年   10950篇
  2002年   8588篇
  2001年   7027篇
  2000年   5554篇
  1999年   2732篇
  1998年   2254篇
  1997年   1787篇
  1996年   1733篇
  1995年   1636篇
  1994年   1464篇
  1993年   997篇
  1992年   1174篇
  1991年   1092篇
  1990年   957篇
  1989年   960篇
  1988年   408篇
  1987年   308篇
  1986年   239篇
  1985年   182篇
  1984年   158篇
  1983年   165篇
  1982年   155篇
  1981年   125篇
  1980年   110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50篇
  1976年   46篇
  1974年   44篇
  1957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材,但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发展,轮作是生产上最常用且有效的缓解措施。本研究在三七收获后的土壤上轮作茴香,通过测定轮作土壤水浸液对三七存苗的影响来评价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并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面深入阐释轮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结果表明,茴香轮作后的土壤水浸液可以显著提高三七的存苗率。土壤细菌分析表明,茴香轮作后土壤细菌群落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菌的丰富度增加,相对丰度>1%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增加趋势。属水平上,轮作茴香使66个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其中相对丰度>0.2%的优势菌属有14个;30个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其中优势菌属有8个,总体上看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的属多于显著降低的属。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的优势菌属中包含常见的拮抗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本研究也分离到2株假单胞菌和1株芽孢杆菌对三七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onographella cucumerina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因此,轮作茴香可以改善三七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中拮抗细菌的丰度,提高三七的存苗率。生产上利用茴香与三七轮作对缓解连作障碍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之一,畜牧业的高质量持续性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问题。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已经由传统的阶段进入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阶,但是在不断发展当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环境污染的压力,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技术和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等。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讲解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发展情况,为我市养殖企业对畜牧业发展概况的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产香真菌GS—1为分离自构树枯枝的一株丛赤壳Nectria cinnabarina,该菌株产生浓郁的香味,其挥发性物质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菌机制、挥发性物质化学组分及菌株生长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动态规律,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GS—1菌株挥发性物质对灰葡萄孢菌丝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HS—SPME法萃取产香真菌GS—1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进行挥发性物质释放时间规律的测定和组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出现皱缩、畸形、顶端尖细等现象,同时细胞质含量减少且空腔增多。菌株GS—1挥发性物质释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略降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第12 d达到最大峰值。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34个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18个组分,主要组分为[3S—(3α,3aβ,5α)]—1,2,3,3a,4,5,6,7—八氢—αα,3,8—四甲基—5—薁甲醇、表荜澄茄油烯醇和α—广藿香烯,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34.22%、10.70%和5.60%。这些结果为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疫灾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数理分析法和计量史学法对960-1368年疫灾地理格局与环境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宋元(960-1368年)疫灾区域差异显著,疫灾严重程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南方地区疫灾重于北方地区,疫灾重心位于长江水系的庐江县与巢湖市交界(31°28′42″N,117°22′41″E),形成了以杭州、开封、北京3个京都所在地为核心的三大疫灾城市群;疫灾聚集分布明显,空间上呈沿海∩型趋势。2)疫灾的地理格局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元(960-1368年)疫灾具有平原指向性、亲水性、距离衰减性,地理条件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自然灾害是催化剂,为疫灾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人口密度越大、人口流动性越强、交通可达性越高,越易诱发疫灾,人口作为传染源和易感人群是根本所在,交通条件是疫灾流行的加速器。3)环境因素对疫灾发生、传播、流行的影响并非完全一致。宋元(960-1368年)对疫灾流行作用强度最大的是灾害类因子(震灾、战争、旱灾、饥荒、水灾)。  相似文献   
5.
天然草地是我国青藏高原的一大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强大,是生物繁衍,农牧民生产的物质基础。西藏自治区的草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八,是我国西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近几年来西藏草地退化严重,为了维持草原生态平衡,本文将会探究草地退化的原因,为保护西藏草地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常用野生蔬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但目前人们对其钙养分的存在状态还缺乏认识,因此本研究对马齿苋茎和叶进行了显微观察,以了解马齿苋是否含有固定钙的草酸钙晶体以及晶体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马齿苋积累的草酸钙晶体,属于簇晶类型,直径为25~50μm;分布于茎的髓部和叶的叶肉组织中,叶中晶体多,每1 mm2叶片约含有287个晶体,而茎中含晶体少,每1 mm2茎横切面上只含有26多个晶体。叶中的草酸总含量、可溶性草酸和不溶性草酸含量均高于茎中,草酸分布模式与草酸钙晶体分布模式一致。显然,由于草酸钙晶体的积累,马齿苋中的钙相当一部分以难溶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7.
栽培历史:齐齐哈尔引入,吉林省陆地种植多年。分布区域:齐齐哈尔地区种植广泛特征特性:植株为直立类型,皱叶。中熟品种,抗逆性为中强。栽培要点:露地可以无支架栽培,3月中旬温床播种,4月移苗,5月中旬定植。栽培省工但不密植,果实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茶皂素是否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真菌生长以及抑制程度,采用牛津杯法,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茶皂素是否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色毛癣菌对茶皂素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后通过立体显微镜进一步验证茶皂素能破坏菌丝结构,导致菌丝断裂、自溶,茶皂素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然后采用体外抑菌方法研究茶皂素抑制红色毛癣菌机制,茶皂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与菌丝径向生长抑制率成正比,100、50和25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径向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10%、76.90%和57.60%.茶皂素溶液浓度与孢子萌发率成反比,茶皂素溶液浓度为25、50和100 mg/mL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7.82%、31.43%、11.70%.  相似文献   
9.
中国昆虫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并对现代社会仍有影响的与昆虫相关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人及其生存环境辩证地互相影响的结果,是由劳动创造和生活提炼的精神产品。它包含在国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产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之中。它具有神秘性、功利性、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等特征,以及满足需要、认知、规范、凝聚和娱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桃红颈天牛是一种蛀干类害虫,给我县的果农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本文阐述了桃红颈天牛的危害特征、形态 特征、生活习性,提出了详细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