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通量测序与DNA条形码结合产生的DNA宏条形码技术(DNA-Metabarcoding),能快速鉴定混合样本中的物种,现已成为检测群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本试验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莼菜大田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0年生土壤中含有最多的真菌种类,多样性及丰富度最高;在属水平上表现为蛙粪霉属、裂梗霉属、酵母属等占优势;群类组成分析显示,种植年限的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影响;聚类分析中10年与15年生莼菜土壤物种多样性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2013年,湖北省利川市高山莼菜田长腿水叶甲普遍发生,严重时造成整个田块植株枯萎死亡,给高山莼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长腿水叶甲以幼虫在土层下为害莼菜须根和嫩茎,造成须根腐烂、植株矮小,严重时使整株叶片枯萎死亡,该虫为害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莼菜具有高营养价值、保健价值以及药用价值。但是由于莼菜对环境要求极高,只有水质极好的高海拔地区才能生长出高品质莼菜,目前由于自然环境的急剧改变莼菜的自然生存环境不断减少,适宜于莼菜生长的环境被破坏,莼菜自然种群数量减少、濒临灭绝,已成为制约高品质莼菜广泛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进行现代化培育已成为天然有机莼菜广泛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莼菜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莼菜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从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中提取胶质多糖,采用碱提和酶法预处理提取莼菜多糖,经过除蛋白、醇沉、透析得到多糖组分,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等现代仪器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单糖组分、纯度及分子量测定等分析.莼菜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W/V),纤维素酶100 U/g、果胶酶100 U/g、木瓜蛋白酶1100 U/g,pH为5,预处理温度为50℃,时间3 h.再用0.02 mol/L NaOH溶液30℃加热3 h提取,得率为0.31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莼菜多糖中单糖组成分为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摩尔比约为1.0:1.0:6.8:2.0:0.3:3.0,凝胶渗透色谱测得分子量2.44×106.部分酸水解后单糖组成表明莼菜多糖的中心链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支链的边缘结构或末端残基结构为鼠李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和木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可知莼菜多糖是呈网状交联的凝胶结构.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莼菜的分布范围及其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利川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莼菜的避风港。本文从利川莼菜发展现状,包括主要栽培品种、发展历程、产业现状等方面介绍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析了利川莼菜产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粗放、品种资源减少、品种退化严重、产业初步发展、科技含量低、未形成自身独特的莼菜文化等,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希望利川莼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配方施肥对莼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各处理莼菜的长势、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仅施用有机肥的处理5和有机肥与化肥均未施用的处理6。其中处理2(N∶P_2O_5∶K_2O=1.3∶1∶1)莼菜长势最强,品质最好,产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每桶产量达139 g,比对照增产5.6倍。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福建普查队在福建省柘荣县采集到宽叶泽薹草(Caldesia grandis),该植物为福建省内首次记录,同时也是泽薹草属(Caldesia)植物在福建野生分布的首次记录;同时还采集了莼菜(Brasenia schreberi)、泽芹(Sium suave)、梁子菜(Erechtites hieraciifolius)、小朱兰(Pogonia minor)等植物的标本及图像资料,对植物志的相关记载进行补充与完善,所有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太湖莼菜设施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湖莼菜通过大棚覆盖栽培,采收期提早15 d以上,显著增加了莼菜的栽培效益,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保护了太湖莼菜种质资源,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太湖莼菜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田块选择、大棚搭建、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敌百虫、毒死蜱、氯氰菊酯和多菌灵4种农药在莼菜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因子,从而优化莼菜的加工过程,分别模拟莼菜加工的清洗、杀青、护绿和储藏4个步骤,考察4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并分析每个步骤的相关因素对加工因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检测敌百虫和毒死蜱的含量,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氯氰菊酯的含量,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C-DAD)检测多菌灵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清洗时间的增加,4种农药的加工因子逐渐变小,并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在供试的10 min内,杀青时间越长,4种农药的加工因子越小;护绿和储藏条件的改变对加工因子均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莼菜品质和农药残留两方面因素,建议莼菜清洗时间为30 min,在不影响莼菜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杀青时间。  相似文献   
10.
魏琍峻 《南方农机》2016,(12):68-70
在调查莼菜原产地气候、水文等生态环境条件及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对有机莼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项目市场定位与投资回报分析,为莼菜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