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创建黄绿型茧色限性家蚕新品系,采用黄白型茧色限性材料与绿茧品种杂交、回交,通过系统选择,成功选育形成2个黄绿型茧色限性新品系,分别为限RG01和限RG02,并测定其茧层色素含量与SOD活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系中雌茧(黄茧)茧层β-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同品系的雄茧(绿茧),各种颜色的茧层SOD活性差异相对较小;以2个黄绿型新品系组配形成杂交种亦表现为雌蚕营黄茧、雄蚕营绿茧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葛小兴 《蚕桑通报》2011,42(2):35-36
雄蚕品种由于叶丝转化率高、强健好养而被广大蚕农所接受,也由于茧层率高、丝质好而深受缫丝企业的青睐。与现行普通的蚕品种相比,其提增的效益十分显著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因此,扩大推广雄蚕品种符合不断优化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方格蔟是一种先进优良的营茧蔟具,自1974年从日本引进我省以来,由于其上茧率高、次下茧少、茧层量高、解舒好、蔟室省、利用率高等优点,在我省及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桐庐县从1980年开  相似文献   
4.
在蚕桑生产过程中,影响茧丝质量的因素和环节很多,如蚕品种、养蚕技术、蔟中管理、蚕茧收烘技术、制丝工艺中的煮茧技术等,但蚕茧收烘对茧丝质量的影响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若忽视这一环节,那么其它因素的改善都将全功尽弃.现将收烘工作中保全茧丝质量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现行蚕品种间雌雄间微茸的发生以及外、中、内层微茸的分布情况作全面调查,以便生产上对微茸发生多的品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微茸,为丝织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为此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988年春期由本校蚕种室提供现行蚕品种的12个原种及12个交杂种。即春用品种原种有:杭7、杭8、菁松、皓月、浙蕾、春晓6个;春用品种交杂种有:杭7×杭8及反交、菁松×皓月及反交、浙蕾×春晓及反交6个。夏秋品种原种有:浙农1号、苏12、薪杭、科明、兰天、白云6个。夏秋品种交杂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家蚕茧层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遗传背景基本相同,而结茧性状和茧层量具有明显差异的正常茧、薄皮茧、裸蛹3个家蚕品种的丝腺细胞和血液组织的蛋白质表达与茧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裸蛹品种的丝腺细胞蛋白斑点与正常茧品种的蛋白斑点的匹配率仅在65%左右,且存在35%左右的特异蛋白斑点,暗示裸蛹性状可能是主效基因控制的微效多基因遗传;3个品种后部丝腺细胞特异蛋白斑点、匹配蛋白斑点按等电点划分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差异,而血液组织相应的分布规律非常相似,暗示丝腺细胞中的蛋白及其基因对家蚕茧层量性状的作用要大于血液组织中的蛋白及其基因;正常茧、薄皮茧和裸蛹3个品种后部丝腺细胞中特异蛋白斑点及上调和下调蛋白斑点中,可能分别存在着与家蚕高茧层量性状、结薄皮茧性状以及不结茧性状有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9.
家蚕品种茧层生产效率的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1个家蚕品种的茧层生产效率平均为10.11%,最高12.19%,最低6.71%。二化性品种较高,一化性和多化性较低。中系二化种最高,平均10.54%,日二化种次之,平均10.39%,欧一化平均9.08%,日一化8.90%,多化平均8.72%。茧层生产效率与茧层量、茧层率、5龄一日茧层量成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5龄经过、全龄经过有正相关倾向,但不显著;与虫蛹率、死笼率、全茧量、消化率无一致倾向的相关。还调查了消化率和茧层转换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为 :蚕茧干燥中室内相对湿度峰值不出现在临排气前的 82℃时段 ,而是位于鲜茧进灶 10min左右的 70℃附近 ;在现行干燥设备及控湿条件下 ,等速干燥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基本符合干燥工艺要求 ,但减速干燥阶段则相差较大 ,应进行人工补湿。对茧层含水率的测定分析认为 ,预热段加温速度会对茧层含水率产生影响 ,快速加温有利于缩短杀蛹时间 ,维持较适当的茧层含水率。但生产上以中速偏快加温方式 (加温速度 1 0~ 1.2℃ /min)为宜。茧层含水率高低与灶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二者相关系数达 0 8312 ,且相对湿度 2 0 %及以上时与 10 %及以下时的茧层含水率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