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6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348篇
林业   417篇
农学   864篇
基础科学   98篇
  285篇
综合类   4135篇
农作物   380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1452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11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3′,3′′′-dihydroxy-4′,4′′′-dimethoxyaquisinenone G (1)和aquilasinenone F (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都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2的IC50 值为(64.6±1.6)mol/L,阳性对照为L(+)-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及相关机理。【方法】用0.5 mmol∙L-1 p-CA浸泡切半‘大西洋’马铃薯块茎10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于室温条件下避光贮存进行愈伤。测定损伤块茎在愈伤期间的失重率以及损伤接种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块茎的病情指数,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测定伤口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苯丙烷代谢产物和H2O2含量。【结果】p-CA处理显著降低了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和损伤接种块茎的病情指数,14 d时,处理块茎的失重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8.46%和43.18%。p-CA处理加速了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14 d时,处理块茎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细胞层厚度分别比对照高26.43%和30.26%。p-CA处理还明显提高了块茎伤口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7 d时,处理块茎的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32.17%、23.51%、25.09%和23.08%。14 d时,p-CA处理块茎的肉桂酸、p-香豆酸、咖啡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4.26、38.29%、19.31%和41.04%;21 d时,处理块茎的阿魏酸、芥子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8.33%和20.47%。此外,p-CA处理促进了块茎伤口处肉桂醇、松柏醇、芥子醇和木质素的积累,14 d时,处理块茎的肉桂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36.93%和31.66%;21 d时,处理块茎的松柏醇和芥子醇含量分别高于对照41.43%和34.05%。p-CA处理还提高了块茎伤口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7 d时,处理块茎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40.25%和27.01%。【结论】p-CA处理可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马铃薯块茎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从而加速块茎愈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花粉可育率提高百分率)均分别极显著低于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在2个试验组内进行内源激素含量的多重比较,BNS和BNS366与矮抗58和郑麦366内源激素含量-∆(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激素含量提高百分率)存在差异,对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BNS和BNS366不育株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存在特征性变化。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在四分体期(BNS)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366)叶片中不足,在单核中位期(BNS)和单核靠边期(BNS366)花药中不足,在二核期花药中盈余;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在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花药中不足;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分别在四分体期幼穗中存在偏低倾向(BNS)或确定存在不足(BNS366)现象;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含量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单核靠边期(BNS)或单核中位期(BNS366)和三核期叶片中不足,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或四分体期幼穗(BNS366)中不足,在单核靠边期花药中不足。【结论】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单核靠边期之前,BNS和BNS366中IAA、GA和ABA的含量不足,尤其是MeJA的含量不足,可能促进了二者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同时测定油菜籽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实际样品中的噻虫嗪和噻虫胺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0.001~0.100 mg·L-1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和噻虫胺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526 940X-285,r=0.999 9(噻虫嗪);Y=946 791X-366,r=0.999 9(噻虫胺);在0.01~0.2 mg·kg-1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在油菜籽中的回收率为80%~105%,噻虫胺在油菜籽中的回收率为89%~112%,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3%(n=5),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1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实际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噻虫嗪和噻虫胺残留(残留量<0.01 mg·kg-1)。  相似文献   
5.
通过标准曲线、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试验比较不同条件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海水中六价铬含量的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角度综合考虑,3种曲线配制基底、4种显色剂及除磷酸、盐酸、高氯酸和醋酸以外的4种酸体系的使用都可以很好地满足试验要求,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但从操作简单和经济环保方面考虑,以水配制标准曲线的方式及含乙醇显色剂的应用更加适用于养殖海水中六价铬测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噻虫胺药肥集农药和肥料优势于一体,具有药肥双效、省工省力的特点.设计用量300、450、600 kg/hm20.1%噻虫胺药肥与大面积对照15-15-15普通硫基复合肥及空白对照作对比,初步明确了当地生产条件下该药肥施用的实际效果和理想用量.0.1%噻虫胺药肥用量600 kg/hm2肥效略优于等量的15-15-15硫基复合肥,荚果产量分别为5275.52、5144.20 kg/hm2,较空白对照区分别增产83.08%和78.53%.0.1%噻虫胺药肥用量600 kg/hm2对花生保果效果为77.54%,基本符合大面积防治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1.西安市未央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71001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为观察中兽药制剂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与头孢噻呋联合用药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选用陕西省某奶牛标准示范基地15头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头孢噻呋组、丹参酮及头孢噻呋联合用药组,每组5头,每天对奶牛感染乳室灌注药物,2次/d(早晚各1次),7 d为一疗程,进行乳样体细胞计数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与用药前相比,3个组均可显著降低乳样体细胞数(P0.01);各组之间,联合用药组、头孢噻呋组均与丹参酮组之间体细胞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的体细胞数与头孢噻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丹参酮组治愈率为0,头孢噻呋组治愈率为73.3%,联合用药组治愈奶牛临床性乳房炎治愈率可达83.3%。结果表明,丹参酮与头孢噻呋联合用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广谱性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油菜品种。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将新型抗草甘膦基因I.variabilis 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系J9707中,获得了126株阳性转化株,阳性率为97.0%。这些转化单株中的T-DNA插入以单拷贝为主(占44.8%)。通过反向PCR确定了EPS-2、EPS-6和EPS-7等油菜转化体中T-DNA插入位置,并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对它们的T0~T3代材料进行检测,证明了它们的T-DNA在基因组水平上整合的稳定性。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证实,I.variabilis EPSPS转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各转化株系不同世代能够稳定表达。苗期进行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喷施处理发现,EPS-1、EPS-2、EPS-5、EPS-6和EPS-7等株系可耐受4倍田间推荐使用剂量的草甘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甘膦油菜种质资源将为我国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