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37篇
  56篇
综合类   39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下,设置5个深松(耕)时期与方式结合处理,分别为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为提升砂姜黑土地力和作物持续增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松(耕)能够增加15~4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且深松(耕)对冬小麦季的影响大于夏玉米季。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对土壤养分提升和作物增产的效果均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处理。与单一秋季深松(耕)处理相比,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15~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0.5%、6.6%、12.3%和6.0%,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提高3.6%。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佳,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15~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分别比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处理增加7.9%、9.5%、38.8%、7.9%和2.9%,分别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处理增加28.2%、30.9%、217.7%、20.4%和17.3%。综上,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时期与方式结合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养分改良和作物增产的效果最佳,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期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3.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刺参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池塘不同水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分析养水机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均值、P/R值均以养水机池塘最高,微孔曝气池塘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最低。养水机池塘、微孔曝气池塘、自然纳潮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年均值分别为(6.22±0.54)、(5.37±0.60)、(4.69±0.53) gO_2/(m~2·d)。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养水机池塘30~50 cm水层和50~100cm水层初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而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这两水层之间初级生产力差异显著,且养水机池塘50~100 cm的水层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微孔曝气和自然纳潮池塘。研究表明,养水机能显著提高刺参池塘50 cm以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缩小上层和下层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池塘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为刺参饵料和池塘物质快速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模式和后悬挂机具横向调平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在研究了现有耕深自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具有车身调平功能的丘陵山地拖拉机的耕深自动测量方法。丘陵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模式分为单侧作用和双侧作用两种形式;后悬挂机具横向调平模式也分为单侧作用和双侧作用两种形式,进行搭配组合得到四种组合工作模式。针对这四种工作模式,通过对事先在水平作业面内标定好的耕深测量公式分别进行零点修正和等效角度选用,共得到8组最终的测量公式。不仅能够满足水平作业面内的测量要求,而且还能在坡地等高作业时,后悬挂机具的横向角度调整后,通过实时采集传感器的信号即可获得实际耕深,实现耕深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5.
名企名品     
《当代农机》2020,(2):45-48
东方红威风LX2204型拖拉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建设路154号电话:400-659-1899产品介绍功率为162 k W,发动机额定转速为2 200 r/min,最小使用质量为8 110 kg,最大牵引力不低于70 k N,最小离地间隙为495 mm,耕深控制方式为位控制、浮动控制,外形尺寸为5 430 mm×2 860 mm×3 490mm。  相似文献   
6.
正1育秧前的4项准备(1)秧田准备。选择朝南背风、地势高、灌水方便、送秧便利、土质疏松肥力足、便于管理的田块。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1∶80或1∶100。对于二晚的秧田,应选择坐西朝东,避西晒的田块。(2)床土准备。床土可采用菜园土、田泥土、塘泥等,但不能使用打过除草剂的土。床土按每亩大田细床土100kg备足。(3)种子准备。好种出好苗,好苗增产有希望。因此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杂交早稻每亩大田备足2kg,生育期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土地耕种模式由传统的分散经营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转变,在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强度高的劳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经过长期实践活动,摸索出了使用小麦播种机撒施化肥新技术(简称撒施技术),现分享给大家参考:一、撒施技术操作简介平时小麦化肥撒施,均使用人工或播种种肥,新技术使用传统的12行或14行小麦播种机代替人工,不仅撒施效率提高,而且撒施均匀,肥料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8.
聚焦数字     
《农业与技术》2014,(1):I0004-I0004
<正>2万户2013年,青海省共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17亿元,补贴农业机械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收获机械等共13个大类44个小类155个品目机具,覆盖了全省所有农牧业县(市)。青海省农牧机械管理局局长李伟说,青海省将补贴资金以"一卡通"形式,直接兑现到农牧民手中。截至目前,青海省已购置各类农机具37518台,受益农户18330户,拉动农户和服务组织投入资金2.3亿元。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77家,其中5家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耕整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110 cm垄栽培模式下,对5种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深翻、深松和旋耕均对各处理垄台土壤进行了扰动,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垄台土层容重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为秋灭茬旋耕+秋深翻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深翻春灭茬旋耕+春深松春旋耕;对垄沟容重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为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灭茬旋耕+秋深翻春灭茬旋耕+春深松秋深翻春旋耕;产量表现为秋灭茬旋耕+秋深翻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深翻春灭茬旋耕+春深松春旋耕。[结论]综合分析不同耕整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玉米产量及生产成本,秋灭茬旋耕+秋深松、秋深翻为玉米大垄合理的耕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0.
2BDB-6(110)型大豆仿生智能耕播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东北地区春季播种时耕种层地温回升较慢和土壤水分不足,严重阻碍大豆发育的问题,设计了2BDB-6(110)型大豆仿生智能耕播机,该机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浅松、碎土、播种、扶垄和镇压等作业,在完成播种施肥作业的同时,有效提升耕种层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本文运用逆向工程和曲线拟合等方法,设计出具有减粘降阻功效的仿野兔爪趾浅松铲和仿穿山甲鳞片扶垄铲;运用STC89C52单片机设计了具有镇压力实时监控功能的镇压力自动调节系统。通过田间单因素对比试验,发现仿生浅松扶垄耕整机构可提高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温度,与传统耕整机构相比可降低作业阻力13%~20%;镇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可显著提高镇压作业稳定性,提高平均土壤含水率(0~100 mm)1.36%;通过参数优化试验得出耕播联合作业最佳参数组合为浅松深度20 cm,镇压强度48 k Pa;通过对比验证试验发现,浅松、扶垄耕播联合作业与传统播种作业模式相比,可分别提升10、20、30 cm深度土壤温度0.7、1.3、0.9℃,提升平均土壤含水率(0~100 mm)0.47%,缩短大豆出苗时间0.52 d,提高大豆产量2.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