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82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88篇
  108篇
综合类   687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健康的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生防菌HK18-8,为探究其对辣椒炭疽病的生防潜力,通过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发现,HK18-8显著抑制短尖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acutatum)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其抑菌带达到10mm,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0.15%;进行离体辣椒果实接种试验表明,HK18-8菌悬液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8.58%,其预防效果高于治疗效果,HK18-8的发酵液和菌悬液的防病效果显著;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在辣椒果实的定殖能力,处理9 d时仍能保持10~6 cfu·g~(-1)以上;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HK18-8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粉红粘帚霉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侵染过程,为粉红粘帚霉对楚雄腮扁叶蜂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孢子侵染楚雄腮扁叶蜂幼虫体表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6 h后,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分生孢子成功附着于幼虫体壁的气门、节间膜等部位;接种14 h后,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孢子萌发出芽管,并侵入体壁;接种26 h后,孢子和菌丝穿透楚雄腮扁叶蜂幼虫体壁,且菌丝迅速生长;接种72 h后,菌丝穿出虫体表面,并长出产孢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菌丝在穿透幼虫体壁过程中,会伴随酶的参与和组织溶解现象;接种6 h后,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分生孢子附着于幼虫体壁的两个节间褶间的部位;接种14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进入表皮细胞层分泌物中;接种26 h后,菌丝侵入表皮并扩展蔓延,且在菌丝周围出现电子密度很低的光晕;接种38 h后,皮细胞层细胞排列松弛变成空泡;接种48 h后,菌丝充满虫体,表皮层出现大量菌丝。结论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孢子及菌丝能寄生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并可致其死亡。观察结果准确反映了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侵染过程,并证实了侵染过程中酶与代谢产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选择金针菇粉、核桃油、白砂糖和蜂蜜添加量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金针菇花生粘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丰富了花生粘的品种,拓展了金针菇的开发应用,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猕猴桃采后贮藏和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青霉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猕猴桃果实接种防治试验,研究粘红酵母对猕猴桃贮藏期由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粘红酵母菌悬液一定程度能抑制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对青霉菌具有抑制效果;猕猴桃果实接种浓度为10~9 CFU/mL的粘红酵母菌悬液,在20℃室温条件贮藏,青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为6.0%和0.9cm,其对青霉菌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空白)。粘红酵母具有作为猕猴桃贮藏期保鲜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南方根结线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蔬菜安全生产的土传病害,生产上亟需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本研究从根结线虫卵囊中分离到一株生防真菌NF-06,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通过离体活性测定的方法测定NF-06发酵滤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发现24、48和72 h后2龄幼虫的相对死亡率分别达63.6%,75.5%和87.0%。以产孢量为指标,优化菌株NF-06固体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麦秸秆混合物,其比例为4:1(wt/wt),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玉米粉、2%蚕豆粉和0.05% KH2PO4可获得最大产孢量;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初始含水量40%,接种量5%,产孢量达8.9×1010 CFU/g。室内盆栽防治效果测定显示,菌株NF-06固体发酵物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线虫数量和番茄根结指数,其中5 g/株穴施处理的线虫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达67.9%和69.6%。本研究为生物杀线虫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18-5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抑制作用,研究了K18-5不同悬浮液处理对定殖能力、防治效果、促生作用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皿内试验,K18-5显著抑制尖孢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盆栽试验,K18-5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芽孢悬浮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防效达到67.45%;K1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在芽孢悬浮液处理后的黄瓜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定殖密度较高而且稳定;K18-5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K18-5悬浮液处理显著增加黄瓜根际基质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其中镰孢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本实验将多粘类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β-葡萄糖苷酶bglA、bglB和bgl(bglA和bglB基因)基因分别连接在pET-28a上并在大肠杆菌C41中表达。将这3株重组菌分别命名为EA、EB及共表达菌株EAB,并将构建好的工程菌EA和EB按1∶1,1∶2,2∶1进行混合培养,分别比较单一酶组分、共表达及混合表达菌株的酶活。SDS-PAGE电泳图显示BglA和BglB的大小都为50ku,EA和EB混合培养的蛋白大小也为50ku,Bgl大小为100ku,表明BglA和BglB在体外不能形成蛋白复合物,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形成Bgl复合蛋白。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共表达Bgl与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酶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组分酶活(P0.05)。刚果红染色结果也表明Bgl酶活比单一酶组分的酶活明显提高。本实验为纤维素酶多组分人工组装及集成生物工艺菌种的构建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种子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L1-9菌株发酵液浸泡黄瓜种子后,对黄瓜幼苗的根长、须根数、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并测定了黄瓜根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4种防御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L1-9菌株发酵液浸泡黄瓜种子,可促进黄瓜须根的增加和根伸长,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浸种处理后黄瓜幼苗根部PAL、POD、PPO、SOD 4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4种酶活性高峰时期不同,表明L1-9菌株发酵液浸泡种子能够明显诱导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唐山市丰南区西部土质粘重,种植作物以棉花为主,面积达15万亩。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棉柴资源,丰南区农牧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了以棉柴做主料生产平菇的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降低因焚烧棉柴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过去常用的以棉籽皮生产平菇相比,原料成本下降50%,总成本下降30%以上。据调查,平菇种植户生产面积1000平方米可实现纯收入平均31500元。现把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