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7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林业   263篇
农学   1323篇
基础科学   276篇
  201篇
综合类   4772篇
农作物   109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557篇
园艺   257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株高和部性状是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性状。探究谷子株高及部性状表型变异的遗传规律,为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谷子优质品种豫谷18为共同父本,分别与黄软谷和红酒谷杂交,构建2个分别包含2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F7群体(YYRIL和YRRIL)。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YYRIL和YRRIL群体在2个环境下的株高、长、下节间长、码数、粒重等5个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遗传分析。【结果】5个性状在所有环境中均表现连续变异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小于1,近似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的典型遗传特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长、下节间长在所有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码数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模型分析显示YYRIL和YRRIL群体株高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PG-AI和PG-A多基因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5.15%和91.27%。2个群体码数的最适模型均为PG-AI,多基因遗传率为70.07%—71.58%。下节间长在2个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4MG-CEA和3MG-CEA,均为等加性主基因模型。下节间长在YYRIL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69%,4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相等,均为-0.34,具有负向效应;下节间长在YRRIL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5.78%,3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相等,均为1.17,具有正向效应。长在YYRIL群体的最适模型为MX2-ED-A,即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3.56%,多基因遗传率为50.56%。控制长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1、1.68,多基因加性效应较小,为-0.0017;长在YRRIL群体的最适模型为MX2-AE-A,即2对累加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长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6.40%,多基因遗传率为46.91%。控制长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53,具有正向效应,第1对主基因加性×第2对主基因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是0.60,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47,表现为较低的负向遗传效应。粒重在YYRIL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ED-A;符合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9.09%,多基因遗传率为12.08%;控制粒重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58、5.82,以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3.81。粒重在YRRIL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3MG-PEA,即3对部分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粒重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1.10%,3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68、-2.68和2.66,前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相同,且均为负向效应。【结论】谷子株高、码数的最适遗传模型相似,均服从多基因遗传,遗传率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下节间长的遗传受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偏低,受环境影响较大,在栽培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长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在2个群体均服从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可能存在主效QTL。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大农户玉米储藏的实际情况,研制了大型组合式机械通风玉米储粮仓,并对其进行了装粮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储粮仓机械性能稳定,结构组装方便,降水、防霉、防鼠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保证粮食品质。 [关键词] 粮仓|玉米|机械通风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水稻上常发性的主要病害,特别是感病品种,在水稻杨花灌浆期遇雨,很容易发生颈瘟,一般减产1-2成,严重的达3成,甚至绝收,给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水稻颈瘟发生症状、发病条件,2020年铜陵市水稻颈瘟重发原因简析,初步探讨其防治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静 《河南农业》2021,(10):51-51
小麦中期主要是指起身期到抽期这一时期。在此期间,小麦茎、叶、节间、根等营养器官生长迅速并形成,分蘖也达到最高峰,开始两级分化。小麦到抽期时两级分化停止,单位面积数不再增加。幼分化是从护颖分化期到花粒开成期,也是小花分化和退化的高峰期。因此,该时期是决定小麦数、粒数、粒质量的重要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小麦生长较快,需水肥量多,对水肥最为敏感,是麦田管理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可分为3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冬小麦‘陇中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迟播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但在不同播期、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差异。从4个不同播期分析,平均土壤含水量为最迟播期(S4,10月11日)的最高;产量以最早播期(S1,9月21日)的最低,9月30日—10月11日之间产量相近。多重比较表明,播种期越迟,土壤含水量越大,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不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不同冠形对油茶条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油茶采圃的最适修剪冠形,为提高条产量和质量、营建优质高效油茶采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油茶品种'铁城一号'为试验材料,以不修剪的树体为对照,研究平头形、圆头形、圆锥形3种冠形的修剪处理对油茶条生长及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圆锥形树冠可以显著提高油茶条产量,平均单株条数和单位冠幅面积条产量分别提高了25.6%和37.3%,圆头形树冠条产量较对照有一定提高,但效果不显著,平头形树冠对提高条产量没有作用。与对照相比,圆头形树冠可以显著提高油茶条质量,其条长度和单条有效芽数分别提高了31.4%和22.6%,条直径、单条总芽数和单株有效芽数出现不同幅度增加,节间距更为合理,芽利用率更高。平头形树冠对提高油茶条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圆锥形冠形对提高条质量没有作用。不同冠形的油茶树冠不同位置条的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圆头形和平头形树冠外围条数量显著多于内围,与对照一致,且外围条数量比对照显著提高63.7%和58.7%。圆锥形树冠内围条数量多于外围,与对照相反,内围的条数量比对照显著增加77.2%,外围条数量较对照有所减少。油茶条长度、条直径、单条总芽数和单条有效芽数各指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节间距与条长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平头形、圆头形、圆锥形3种油茶修剪冠形中,圆头形是'铁城一号'油茶采圃较为理想的采冠形。  相似文献   
8.
利用2份低位高DH系(15D969、D1279)、5份自交系(A6、PHB1M、B20、PH4CV、PH6WC)进行杂交、回交试验,对株高、位高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DH系15D969所具有的低株高、低位高由隐性基因控制。相对于PH6WC×A6,15D969与PH6WC杂交效应不表达;DH系D1279同时具有高株高隐性基因和低位高部分显性基因,杂交组合PH6WC×D1279株高、位高显著低于先玉335(PH6WC×PH4CV),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水稻品种携带的抗稻瘟病基育种应用价值,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控制病害流行的重要前期工作。【方法】利用功能标记分析了1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江苏近年育成的195个粳稻新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中158个品种和17份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高世代回交株系进行颈瘟接种鉴定。【结果】大多数品种携带2~5个抗病基因,但所有品种均不含有Pigm基因;PibPitaPikh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均在45%以上,其余基因均在30%以内;Pid3、Pid2、Pia、Pb1在新育成品种中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审定品种。测试品种对颈瘟的抗性主要与3个基因显著相关,贡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aPi3/5/iPita;其中,PiaPi3/5/iPita间的聚合效应均显著高于各基因单独存在时的抗病效应,且以PiaPita间的聚合效应最强,携带该基因组合的所有品种对颈瘟均表现抗至高抗水平抗性。回交导入Pigm基因的所有17份株系对颈瘟的抗性均显著高于各自轮回亲本,且均达到了抗病以上水平。【结论】抗病基因Pigm及基因组合“Pia+Pita”在江苏粳稻抗颈瘟育种中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轴作为拟轮枝镰孢菌侵染果引发玉米腐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影响病原菌的侵染和扩散。为了深入开展玉米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的研究以及了解玉米腐病子粒与轴抗性的差异,进行抗性鉴定体系的优化,利用164份国内外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两年两点的接种鉴定筛选优异抗源,对发病边长、发病芯长、发病面积、发病相对面积等4个抗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边长能较大程度地区分不同自交系间的抗感差异且又在材料内具有较好的重演性。把发病边长确定为玉米腐病轴抗性鉴定指标,对参试自交系进行抗性评价,鉴定出CML27、BT-1、CML274等58份轴高抗自交系,筛选出BT-1、CML173、CML193等8份子粒与轴均抗腐病的优异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