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65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2.
河滨带是重要的水陆交错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生态服务功能。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范围内河滨带受到严重破坏。鉴于其在河流保护与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文中介绍了河岸湿地的定义及其退化状况,并从恢复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状况、水文恢复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锥母树种子雨、土壤种子库及幼苗更新的动态,以期探究其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方法】采用样线法布置种子雨收集器,分别收集2017、2018年的红锥种子雨和落叶,统计分析不同散种期的种子雨密度、质量、总量及落叶量。同时在母树林下的土壤中设置小样方,对枯落物层、0~5 cm腐殖层和5~10 cm土层取样,统计计算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完整种子数量,并在室内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能力。2018年5月,在母树的各取样点附近设样方,调查幼苗的更新情况。【结果】1)红锥种子雨从9月中旬持续至12月下旬,集中散种期为10—11月。2017年为种子大年:种子产量高,种子雨密度为(480. 97±11. 61)粒·m~(-2);种子质量好,完整种子数(433. 86±12. 65)粒·m~(-2),占种子雨总量90. 20%±1. 09%。2018年为种子小年:产种量低,种子雨密度为(126. 37±12. 04)粒·m~(-2);种子质量差,完整种子数(45. 54±11. 47)粒·m~(-2),约占种子雨总量36. 04%±0. 95%。2) 2018年4月的土壤种子库主要源于2017年的种子雨,种子库平均密度为(360. 09±10. 43)粒·m~(-2),完整种子数(215. 13±10. 04)粒·m~(-2),占种子库总量的59. 74%±8. 56%。经室内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库中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平均为28. 53%±7. 50%。自然萌发前,约(61. 38±18. 57)粒·m~(-2)种子具有发芽能力;将种子埋于林下土壤保存至2019年4月时,发芽率降为2. 85%±0. 86%,约(8. 59±1. 90)粒·m~(-2)种子具发芽力。种子库中63. 79%±3. 55%的种子分布于枯落物层。3)红锥当年生幼苗的更新频度平均为16%,林下更新的78株幼苗仅11株存活。其中,阳坡的母树更新幼苗数量明显大于阴坡,阳坡的幼苗出现频度为40%,阴坡的为0。【结论】红锥种子雨扩散动态与落叶散落过程一致,其种子库垂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大部分种子落入枯落物层;种子发芽率及当年生幼苗存活率低,即使在种子大年后仍难以实现幼苗的建成。因此,种子发芽率低及枯落物阻隔等是导致红锥更新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4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退化程度草地种子密度大小为:轻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共发现了6种植物,主要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轻度退化草地共发现了9种植物,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中度退化草地共发现了5种植物,主要为车前科(Plantaginaceae)植物;重度退化草地共发现了5种植物,主要为禾本科(Grarnineae)植物;对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轻度退化草地最有利于维持和保护该地区物种多样性,未退化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显著优于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总体来看,4种退化程度草地种子库种子与地面植被物种相似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土壤种子库的形成分布、组成和大小、分类方法、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阐述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土壤种子库的时间动态及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吕梁市离石区的3个功能区吕梁学院、凤山、生态公园城市植被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展开了研究。3个功能区地上植被和种子库中共有植物物种分别为26、8、8种,各功能区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388、0.471、0.470,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表现出不同的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7.
实验通过野外调查和萌发试验对杭州西溪湿地经济竹林的种子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经济竹林种子库中共出现14科26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大戟科、玄参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呈下降趋势。其种子库中有劣性杂草如一年蓬和蒲公英,并占有优势。竹林地10~15 cm土壤的板结和贫瘠是种子量稀少的主要原因,竹林大部分是在干扰和干旱生境下萌发的草本和灌木种子库,亦有永久种子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9.
高山松是藏东南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高山松林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尼洋河、帕隆藏布等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采用样地样方调查、野外定位监测、室内试验分析等方法对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的高山松种子雨、土壤种子库、高山松种子萌发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种子雨强度平均为249.30±78.42粒/m2,其中饱满种子为168.09±56.36粒/m2、虫蛀种子为41.11±20.25粒/m2、空种子为40.10±21.04粒/m2,种子雨强度随时问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趋势.整个落种过程和不同落种时间的种子空问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与母树距离的增加,种子雨扩散强度减弱,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高山松土壤种子库高山松种子平均密度为231粒/m2,其中62.77%的种子分布在枯落物层中、37.23%的种子分布在土壤层中,种子雨到土壤种子库过程中有近8%的种子损失.野外实地播种观测发现,高山种子累积萌发率与萌发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s力程v=91.404/(1+e6.619-0.4491).高山松幼苗和幼树的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呈反”J”型,表明高山松天然更新良好,保护好现有的环境状况,种群将呈稳定增长型.研究结果为高山松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西藏高原同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组成因坡位、坡向以及年份而异;坡向、坡位均显著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P<0.05),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 218~5 492粒·m-2,总体呈现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坡位和坡向均对物种均匀性系数无显著影响;年份对土壤种子库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