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35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0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乳房炎,中医称乳痈,多因饲养管理失调,外感风寒热邪,胃火雍滞,湿热浊气下陷,气血凝滞而成,亦有乳房损伤,毒火趁隙内侵,或因乳络不畅,乳头闭塞,或因乳汁分泌太多,排挤不尽,乳汁停滞不通所致。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可分为:产后乳房炎,怀孕期乳房炎,乳房部蜂窝组织炎,乳房结核等。自1988年至今26年来,为了避免有些药物使用后会在乳肉中残留,或病原菌对其产生抗药性,影响乳品质量或疗效,作者应用甘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杀菌技术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为DMDC应用于巨峰冰葡萄酒发酵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的浓缩葡萄浆醪中,分别添加250 mg/L DMDC和200 mg/L亚硫酸盐进行杀菌处理,比较2种杀菌处理方法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花色苷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处理前,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其对葡萄醪的微生物菌落总数无显著影响。与处理前相比,DMDC处理能降低葡萄醪的菌落总数、霉菌和乳酸菌菌落数,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使葡萄醪的酵母菌菌落数降低至检测限之下,而亚硫酸盐对酵母菌只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当糖质量浓度为350 g/L时,DMDC与亚硫酸盐处理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无差异显著。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DMDC处理的酒精度、pH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的花色苷质量浓度低于亚硫酸盐处理,但二者总酸质量浓度差异不大。在发酵前期,各处理组的挥发酸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后期,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和亚硫酸盐处理的挥发酸质量浓度均较高。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DMDC处理能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酒体颜色呈桃红色;亚硫酸盐处理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较差,酒体颜色呈紫红的宝石色。【结论】用250 mg/L DMDC对葡萄浆醪进行处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发酵冰葡萄酒品质的杀菌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鉴定出结核分枝杆菌的rv0394c基因产物具有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但对于该酶在分枝杆菌致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鉴定该蛋白对细胞是否具有粘附特性,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RV0394c与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互作,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蛋白对细胞的特异性粘附。为进一步验证该试验结果,将rv0394c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 MV262中,将重组质粒电转化于非致病性的耻垢分枝杆菌中进行表达。构建的重组菌与A549细胞进行互作,结果表明重组菌可以粘附于A549细胞表面,而且这种粘附能够被RV0394c重组蛋白所阻断,这些结果表明RV0394c蛋白具有粘附细胞的能力,属于该菌的粘附蛋白之一。RV0394c蛋白粘附特性的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致病性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在广西两个养殖基地分别采取了154头、119头奶牛的血清,运用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结果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平均感染率为3.41%,其中养殖基地A、养殖基地B的感染率分别为4.35%、2.38%;副结核分枝杆菌平均感染率为3.11%,其中养殖基地A、养殖基地B的感染率分别为1.80%、4.88%。结果表明:广西部分地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需要加强防疫。  相似文献   
5.
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主要病理变化是慢性增生性肠炎。国内外均有报道,该病给大部分地区奶牛和肉用牛饲养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2〕。2014年7月,宁夏某场奶牛发病,临床症状为长期腹泻,初为间歇性,后转为顽固性,久治不愈,病牛极度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后期大便稀粥样射出,恶臭混有气泡,肛门附近沾满粪污。可视黏膜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制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对贵州省某奶牛场共计150份血样、奶样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对111份奶样标本进行检测,8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2%;PCR试剂盒对39份血样标本的检测,1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0.76%。本试验共计检测贵阳附近某奶牛场1 200头份奶牛,先采用PPD检测牛结核病阳性牛和可疑牛,再用PCR法进行检测,PCR检出阳性牛共计20头份,阳性检出率为1.67%;PPD检出阳性牛24头份,检出率为2%。总之,PCR试剂盒在检测牛结核病不同标本中显示出快速、特异等优点,这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牛结核病(Bovinetuberculosis)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可归为2大类:一类是细菌学、分子生物学等直接检测法,另一类是免疫学、噬菌体测定等间接检测法。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仅靠单一的检测方法很难筛选出牛群中所有结核感染牛,因此在临床可以综合应用一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医学领域的进步,治疗机器和诊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现今我国针对牛结核的诊断技术主要是基于T细胞的反应机制产生的,面对日益丰富多变的社会趋势,我国应当积极开发创新牛结核的诊断技术,使疾病得到有效地治疗.本文旨在向人们介绍牛结核的基本内容以及对牛结核体外免疫诊断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治疗牛结核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医疗界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 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肉芽肿),临床表现消瘦、体重减轻等。该病易传染,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新的鉴别诊断结核杆菌感染的候选抗原,根据Gene Bank中登录的结核杆菌H37Rv的TB 9.7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结核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TB 9.7基因DNA片段。将该扩增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中,得到载体PMD18-T-TB9.7。分别将pET32a质粒和PMD18-T-TB 9.7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并将纯化的TB 9.7基因亚克隆至pET32a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2a-TB 9.7。将其转化E.coli BL21 IPTG诱导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可见约30ku的外源蛋白带。表明TB9.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用Ni-NTA Agarose试剂盒进行蛋白纯化,获得纯化的TB9.7融合蛋白,建立间接ELISA诊断方法,检测了30份结核病人的痰检阳性血清,120份健康人的血清,敏感性为56.6%,特异性为97%,与痰检结果的符合率为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