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34篇
  免费   3082篇
  国内免费   2732篇
林业   1624篇
农学   3413篇
基础科学   712篇
  2957篇
综合类   20383篇
农作物   2441篇
水产渔业   2998篇
畜牧兽医   14498篇
园艺   2083篇
植物保护   173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00篇
  2022年   1100篇
  2021年   1138篇
  2020年   1341篇
  2019年   1360篇
  2018年   769篇
  2017年   1407篇
  2016年   1733篇
  2015年   1694篇
  2014年   2256篇
  2013年   2213篇
  2012年   3266篇
  2011年   3361篇
  2010年   3145篇
  2009年   3171篇
  2008年   3281篇
  2007年   2763篇
  2006年   2432篇
  2005年   2131篇
  2004年   1692篇
  2003年   1529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1157篇
  2000年   959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614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605篇
  1992年   553篇
  1991年   514篇
  1990年   434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3年   7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2019—2020年新疆地区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475份血清中PCV2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CV2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9.68%(331/475),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70%)。S/P的平均值为1.56。不同类别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在42.50%~86.67%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的5个规模化养殖场中,仅有2个场PCV2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各场应根据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整,确保各猪群健康。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给玉米等多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绿色、持续防控,亟需筛选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资源。本研究以前期实验室储备的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具有杀虫活性的363株野生菌株库为候选菌株,基于菌株杀虫基因差异及进化关系,去除冗余菌株后获得172株候选菌株。通过培养获取这些菌株胞晶混合物,进行杀虫蛋白定量后,测定杀虫活性,获得27株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14-D2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为0.155 μg/g。克隆了该菌株中的cry1Ea3基因并在HD73-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Cry1Ea3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LC50为1.789 μg/g。本研究为新的Bt产品和杀虫基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3.
 有性生殖在真菌的生活史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交配型基因是控制有性生殖的关键因子。前期研究发现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MAT1-2型菌株中包含MAT1-2-1MAT1-2-8两个交配型基因,但是它们如何调控稻曲病菌有性生殖依然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侵染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和编码的蛋白结构特性。研究表明MAT1-2-1在侵染不同阶段一直下调表达;而MAT1-2-8在侵染早期(5 dpi)上调表达,在侵染后期下调表达。与营养菌丝阶段比较,MAT1-2-1MAT1-2-8在有性发育过程菌核形成、菌核萌发、子座原基形成和子座成熟4个阶段的表达量都是下降的,在菌核形成阶段表达量最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AT1-2-1和MAT1-2-8具有磷酸化位点,为非分泌蛋白,无明显的跨膜结构域。蛋白同源比对分析表明MAT1-2-1与香柱菌(Epichloë typhina)的MAT1-2-1同源性最高,而MAT1-2-8与绿僵菌(Metarhizium)的MBR_08192蛋白同源性最高。进一步研究发现MAT1-2-1和MAT1-2-8能够互作,并分别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基质中。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到MAT1-2-1的一些候选互作蛋白,如假定Ran交换因子Prp20/Pim1(KDB12229.1)、假定rRNA处理蛋白Ebp2(KDB12923.1)及组蛋白H1(KDB12711.1)等。因此,以上结果为研究稻曲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MAT1-2-8调控有性生殖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柑橘黄化脉明病(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CYVCD)是一种危害柑橘的病毒病,克隆分析病原物序列信息对研发高灵敏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寻乌县温州蜜柑寄主上获得包含CYVCV的提取物,克隆CYVC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表明,温州蜜柑叶片的CYVCV分离物的CP基因全长978 bp,编码325 aa,温州蜜柑CYVCV的CP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CYVCV的C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在97.1%~99.6%和95.5%~99.8%之间,与同为柑橘属的2种环斑病毒(ICRSV-K1和ICRSV-PU)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74.0%~71.1%之间.与α线性科的其他病毒相似度均低于40%.在系统进化树中,系统发育树将CYVCV的CP分为3个类群,寻乌县温州蜜柑的CYVCV的CP蛋白与湖南甜橙和重庆尤里卡柠檬分离物CP蛋白聚成一簇,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结果表明CYVCV的CP基因具有一定的分子差异,但变异比较保守,各地不同宿主间CYVCV亲缘性较高,这为进一步检测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鳅共作模式对土壤营养、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稻鳅共生对稻田土壤表层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测定了稻鳅共生前后土壤的主要氮、磷、钾、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以施肥和施药的稻田为对照.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泥鳅,土壤表层微生物丰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明显上升,增加5门735属,对照田变化不明显;稻鳅田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田(P<0.01),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田(P<0.01),使得稻鳅田土壤磷肥出现累积,钾肥变化不明显,氮肥和有机质明显下降.因此,稻鳅共生模式丰富了稻田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构成,提高了酶活性,促进了营养物质转化、循环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沙芥幼苗叶片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PcHSP26.5和PcHSP17.8,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和编码蛋白,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其在高温、低温、NaCl、ABA和干旱复水胁迫下的表达模式。PcHSP26.5和PcHSP17.8开放阅读框分别为699 bp和462 bp,分别编码282和153个氨基酸,其中PcHSP26.5包含1个内含子。PcHSP26.5、PcHSP17.8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 480、17 490,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36、5.99;均无跨膜结构与信号肽位点,属于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和进化树分析表明,PcHSP26.5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属于MⅡ亚族;PcHSP17.8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CⅠ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1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低温胁迫下,沙芥PcHSP2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沙芥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12 h内低于对照,24 h时出现上升趋势;NaCl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 1 h和3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ABA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2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干旱复水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干旱9 d达到顶峰,复水后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2年生晚松盆栽苗为供试材料,从抗大气环境中SO2污染方面对晚松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晚松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晚松叶绿素a、b对模拟SO2污染反应敏感,叶绿素b所受伤害大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较不敏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从而使其在SO2污染胁迫较轻(10 mmol/L)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8.
设置水培试验对‘16-17’(谷蛋白前体聚合物明显,含量高)和‘16-20’(谷蛋白前体聚合物不明显,含量低)分别进行CK(氮2800 μmol/L,硫80 μmol/L)、N(氮3640 μmol/L,硫80 μmol/L)、S(氮2800 μmol/L,硫260 μmol/L)、N+S(氮3640 μmol/L,硫260 μmol/L)处理,以此改变稻米品质和稻米贮藏蛋白质的组成与含量,从而对稻米蛋白质各组分及相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N、S和N+S的不同处理下均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使‘16-20’的稻米粗蛋白百分含量分别增加2.35%、2.67%和2.73%;(2)在2个品种的各组分蛋白含量变化中,‘16-17’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百分含量在N、S和N+S下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75%、4.21%和4.67%,3.92%、7.38%和12.92%。‘16-20’的谷蛋白百分含量在S和N+S处理下增加了17.72%和29.38%,醇溶蛋白百分含量在N+S下增加了3.73%,而球蛋白百分含量在N、S和N+S三个处理下降低了2.86%、3.78%和3.69%,清蛋白在N、S处理下显著降低;(3)谷蛋白的2个亚基的相对含量和57 kDa谷蛋白前体及57 kDa以上谷蛋白聚合体的积累在‘16-20’品种中明显增加。(4)稻米品质中,N、S配施对2个参试品种的碾磨品质性状的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2个品种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改善,并使‘16-20’的营养品质显著增加,另外,‘16-20’的千粒重在S和N+S处理下显著增加。故不同N、S配施处理下,不同品种水稻贮藏蛋白质的组成和积累形态差异很大,并改变了含巯基蛋白质组分的积累量和积累形态。尤其是在富S条件下,蛋白质积累过程中形成较多的巯基及二硫键,并通过二硫键来改变含巯基的蛋白质亚基之间的聚合程度,形成不同分子量的谷蛋白聚合体,使蛋白质的积累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进而使稻米相关品质性状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2021,51(5)
为了解盐度胁迫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幼鱼耐受性、肝脏抗氧化酶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0(对照组)、3、6、9、12和15共6个盐度梯度对黄河鲤幼鱼进行盐度胁迫,在6、12、24、48、72和96 h时采样,测定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盐度组黄河鲤幼鱼肝脏组织的SOD、CAT、LZM、GSH-Px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SOD、CAT、GSH-Px和鳃丝Na~+/K~+-ATPase酶活性在盐度为6时能在胁迫96 h内维持较高水平,而盐度为9、12和15时酶活性则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各盐度组LZM酶活性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12和15高盐度组在胁迫96 h时仍显著高于其他组。各盐度组的MDA含量均在胁迫6 h达峰值,之后随胁迫时间延长,盐度为3、6、9组下降较显著,但12和15组的MDA含量在96 h时仍显著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鲤幼鱼在养殖用水盐度0~6范围内适当提高盐度可提高其肝脏抗氧化性能和鳃丝Na~+/K~+-ATPase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有机氟化物和无机氟化物单一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的毒性效应,本研究将雄性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化钠(NaF,无机氟)暴露组、全氟辛烷磺酸(PFOS,有机氟)暴露组、NaF+PFOS(无机氟及有机氟联合)暴露组,经15、30 d暴露试验后,检测了血液硝基蓝四氮唑(NBT)阳性细胞数及肝脏抗氧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并观察了暴露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15 d后,NaF和PFOS单一暴露组NBT阳性细胞数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暴露30 d后,NaF单一暴露组NBT阳性细胞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下降,而MDA含量显著升高,联合暴露组酸性磷酸酶(ACP)、CAT活性较PFOS单一暴露组显著降低;而NaF+PFOS联合暴露15、30 d后均具有叠加效用。综上,NaF和PFOS单一及联合暴露均能对斑马鱼肝脏组织结构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本研究可为氟化物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