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2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眼柄微结构的克氏原螯虾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类的蜕壳生长机制使其能够记录生物学信息的钙化组织周期性消失。一直以来,甲壳类年龄和生长的研究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观察和分析了采集于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河道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眼柄微结构,并研究了其眼柄上的生长纹与体长、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眼柄切片的横截面和纵切面均可观察到其微结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等4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暗相间的生长纹,样本生长纹的数目范围为8~31个;生长纹间距由色素层与钙化层的交界处到钙化层与膜层的交界处呈现出由宽到窄的变化趋势。克氏原螯虾眼柄的生长纹数目与其体长、体质量的Logistic关系式分别为L=(96.66)/(1+e~(-0.25(t-2.54)))、W=(22.48)/(1+e~(-0.41(t-11.78)))。  相似文献   
2.
在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催熟催产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切除眼柄.此实验选用体重为149.5±25.8 g的自然海区斑节对虾,比较了注射血清素(serotonin)和切除眼柄2种处理方法对斑节对虾的催熟效果.血清素注射剂量为50 μg·g -1体重,在实验的第1、5和10天注射,共计3次.结果显示,2种方法处理后,受试亲虾性腺指数(gonad somatic index,GSI)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注射血清素的实验组亲虾的存活率及其卵子孵化率显著高于切除眼柄的实验组.实验结果表明,血清素对斑节对虾催熟有促进作用,但发挥效应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从切除眼柄手术到第一次产卵所需时间较短,但是手术后的亲虾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4.
从1978年3月到5月,于5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雌虾获得的34批卵子中,孵化出了二百多万无节幼体。头胸甲长50~63毫米的雌虾,切除一眼柄,在20~30天的脱皮时期内,不断产出活力强的卵子,这表明一次受精后,足够使在一次脱皮时期内所产的几批卵子受精。每次脱皮后重新受精是必要的。每批的产卵量从19000到460000粒(平均217635粒)不等,而且卵量没有随着相断的批数而减少。平均孵化率为30.5%。平均每批孵化无节幼体数为66000个。在靠近脱皮末期产的几批卵,有孵化率较低的趋势。从15批孵化的幼体中,抽样培养到仔虾期,其密度在40~250个/升。在3升水体的培养中,平均成活率为79%,但在大规模试验中,平均成活率小于13%。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李少菁等在1984-1985年的三个不同季节里进行了切除雌亲蟹眼柄,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表明,切除眼柄可导致非生殖季节的亲蟹产卵。在自然繁殖季节里,切除眼柄的亲蟹可提前11-17天产卵(比未切除眼柄的雌蟹)。  相似文献   
6.
眼柄切除及注射黄体酮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及注射黄体酮药物的方法研究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双侧眼柄可明显增加幼蟹体重、蜕壳频率,极显著提高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卵巢/肝胰腺质量比,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切除单侧眼柄可极显著增加卵巢指数和卵巢/肝胰腺质量比,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注射黄体酮药物可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卵巢指数、卵巢/肝胰腺质量比增加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镊烫法切除清洁虾(Lysmata amboinensis)亲虾的单侧眼柄,研究切除眼柄对亲虾生长、怀卵量、孵化率、幼体数量、蜕皮周期、产卵周期的影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20、23、26、29、32℃)、盐度(24、27、30、33、36)以及饵料(小球藻、角毛藻、轮虫、卤虫)对清洁虾幼体存活及生长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眼柄对清洁虾亲虾的生长速度影响显著,在试验期间(126 d),试验一组(1尾切除眼柄)亲虾体长增长了24.2(±2.3) mm、试验二组(两尾切除眼柄)增长24.2(±2.7)mm、对照组(两尾眼柄均未切)增长16.2(±0.8) mm,差异显著;切除眼柄对清洁虾的怀卵量影响显著,试验一组、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 746.0(±1.5)、1 982.0(+44.1)、1 343.0(±25.2)粒/尾;试验组的幼体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 146.0(±5.5)、1 254.0 (±26.3)、699.3(±7.8)个/尾;切除眼柄后亲虾的蜕皮次数有所增加,分别为12、12、11次;产卵周期缩短,分别为10.8、10.0、11 d.清洁虾幼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最适温度为26℃;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盐度为33;Z1~Z2期幼体的最佳饵料为角毛藻,Z3~Z6期幼体的最佳饵料为卤虫.前期以角毛藻为主辅以卤虫和轮虫,后期以卤虫为主辅以轮虫和单细胞藻类饲喂清洁虾幼体,可取得较好的饵料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9.
三疣梭子蟹细胞Cdk7基因克隆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应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基因c DNA序列全长。基因5′和3′非编码区域(UTR)以及开放阅读框的长度分别是23 bp、178 bp和1056 bp,预测编码一个含有3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91 k D的蛋白质,包含一个丝氨酸/苏氨酸催化保守结构域和T-loop结构。同源性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CDK7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Cdk7相似度较高,说明Cdk7基因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Cdk7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Cdk7基因在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在I期和Ⅱ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去除眼柄后该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于第4天达到最大值。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dk7基因参与了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调控,为深入开展三疣梭子蟹和其他甲壳动物性腺发育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蜕皮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转录组数据库信息,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钙调蛋白基因(PTCaM)。该基因cDNA全长1981 bp,包含4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6.8 k D,理论等电点为4.09。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TCaM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具有EF家族典型的EF-hand钙离子结合域。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TCa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果蝇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Ca M氨基酸序列覆盖率高达100%,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和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覆盖率高达99%。系统进化表明,PTCaM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中华绒螯蟹和克氏原螯虾聚为一支。通过分析不同蜕皮时期各个组织中PTCaM的表达情况得知,该基因在蜕皮时期的各个组织中均出现差异性表达,并且差异显著,说明该基因参与蜕皮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