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3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Theil-Sen’s slope及Bayes Information Criterion方法,研究水文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探讨水文情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位和温度变化存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02m/a和0.11℃/a,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幅度约为0.04 mm/a。降水量和温度的时间序列未检测到突变点,水位时间序列的突变点为2004年。白洋淀水文改变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产生重要影响:该区域水体面积下降最为明显,湿地和农田是该区域目前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2.
3.
4.
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雄安新区)境内。2018年7月对白洋淀开展浮游生物资源调查,鉴定出枝角类8种,桡足类5种,初步掌握了白洋淀水质及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并对如何保护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及水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培  李昕  齐跃普  冯万忠  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31-8532
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对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到白洋淀湿地影响区域人均支付意愿(WTP)值为62元,总WTP值为56.587 400亿元。对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进行时间价值修正,得到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为1 886.246 700亿元。因此建立长效补水机制是确保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和总价值永续存在的重要前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50年白洋淀最高水位、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白洋淀水位变化呈现的特点及原因;并结合东亚飞蝗的生长发育特点,探讨了水位的年际、年内变化对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白洋淀最高水位呈波动中降低趋势,白洋淀逐月水位年内差异逐渐变小。原因主要为上游来水大量减少所致。白洋淀水位年际变化中,峰值回落阶段和波谷地段对应的年份易于东亚飞蝗大发生。5~10月白洋淀逐月水位偏低有利于东亚飞蝗大发生。这些结论为白洋淀水量调控和预防东亚飞蝗大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菹草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及营养介值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白洋淀王家寨淀区选取5个采样点,分别于菹草返青期、指数生长期、芽殖体发生期和植株衰亡期,对各采样点的菹草植株进行取样、监测并记录各采样点菹草的生物量变化,并对菹草植株各项营养指标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菹草指数生长期,生物量增大,粗蛋白、粗脂肪、总磷以及β-胡萝卜素均达到最大值,而粗纤维、粗灰分、钙以及Vc含量在3-6月的监测中呈现逐渐上升趋势,5月初是白洋淀采集菹草的最佳季节。不同采样点,菹草的营养指标含量存在差异。整个菹草生长期,各采样点菹草粗蛋白含量在100g/kg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55g/kg,粗脂肪含量在12g/kg以上,粗灰分含量在140g/kg以上,钙和磷含量均在3.0g/kg以上,维生素C含量在140mg/kg以上,β-胡萝卜素含量在310mg/kg以上,营养价值较其他水生饲料高,是草鱼、畜禽理想的青饲料。菹草中的类胡萝卜素等成分可提高蛋品的保健价值,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湿地生态水位及生态补水方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入淀水量不足,是造成白洋淀湿地生态及其环境恶化,淀泊萎缩的重要原因,如何修复已遭破坏的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并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白洋淀湿地从1956—2000年的逐月实测水位数据,通过分析汛期和非汛期的水位经验频率以及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确定了白洋淀周年的生态适宜水位范围为7.9~8.7 m。当白洋淀出现生态干旱,水位不能维持在7.9~8.7 m时,生态补水后应使淀水位保持在7.1~7.9 m范围内。本文从补水量和补水时间2个方面,对白洋淀湿地的生态补水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对白洋淀的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进行分期采样后,进行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其中包括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的栖息习性、生长发育、摄食、繁殖以及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等生物学特性。子陵吻虾虎鱼属一年生,当年孵化,次年成熟,繁殖之后死亡。子陵吻虾虎鱼的食物大都以浮游动物、微型昆虫幼体及藻类为主。子陵吻虾虎鱼全长和体重是按照W=0.525L-1.365 2正相关的,其中W是子陵吻虾虎鱼的体重,L是子陵吻虾虎鱼的全长。子陵吻虾虎鱼鱼群一般由2龄及以下鱼龄的鱼组成。卵巢的发育为多次成熟,分批次产卵。精巢为乳白色块状。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利用变化对明晰和诊断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白洋淀1987-2007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洋淀土地利用类型以苇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45.66%~52.62%,17.92%~29.82%和11.31%~18.52%;1987~1999 年间耕地向苇地和水域转变,转移概率分别为12.84%和7.2%;1999-2007 年间水域转化为耕地和林地,转移概率分别为12.76%和6.37%,苇地转化为耕地和建筑用地,转移概率分别为3.03%和2.31%;1987-2007 年间干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分别减少24.06 km2和19.92 km2,耕地、建筑用地和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20.98 km2、9.94 km2和9.67 km2,变化趋势主要是由干草地和水域向耕地、建筑用地和苇地的转变;除干草地与BOD5的相关系数为-0.711,P=0.048 外,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该研究为在流域尺度下揭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白洋淀水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并为制定该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