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近年来,海参养殖发展速度很快,养殖方法也多种多样,由于潮沟中水的流动性好,饵料丰富,提高了海参的摄食量,增强了抗病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笔者就潮沟养殖海参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苏北浅滩中部典型沙脊潮沟海域不同空间鱼类群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1年5月(春季)和2010年11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大丰沿岸海域(32°44?~33°23?N、120°54?~121°38?E)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群落结构,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等不同方面,探讨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春秋季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沿岸海域鱼类可划分为西部近岸群落、中部沙脊群落以及东部潮沟群落3个群落,其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表现为,春季鱼类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5种)沙脊(11种)近岸(3种);多样性指数(H')类似,即潮沟(1.57,1.89)沙脊(1.19,1.57)近岸(0.51,0.69);秋季鱼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8种)近岸(12种)沙脊(11种),鱼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潮沟(1.54,1.54)近岸(1.02,0.96)沙脊(0.92,0.83)。潮沟海域与外海相连,外海鱼群顺着潮沟向近海移动,在潮沟末端遇到沙脊地形的阻挡,底栖性鱼群停留在沟底,造成种类数累积,多样性增加。优势种分布上,潮沟群落多为方氏锦鳚(Pholos fangi)、鮸(Miichthys miiuy)、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等产卵性鱼类;沙脊群落鱼类主要由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等滤食性鱼类组成。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鱼类群落空间差异显著,而地形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变化是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沙脊潮沟地形因素为突破口,不仅丰富了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因素,也为苏北浅滩渔业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有着典型的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为了解该湿地尤其是湿地潮沟鱼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在2009至2010年间对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和下沙潮沟进行了5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 637尾,105 158.9 g,42种,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其中种类和个体数均以鲈形目居多,有20种,3 433尾,其次是鲤形目7种,49尾和鲱形目5种,33尾;海水、河口、淡水、洄游4种生态类型的种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9%、40.48%、23.81%、9.52%,而河口性鱼类的个体数和总湿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94.4%和96.3%。上沙、中沙和下沙的渔获量分别为21种742尾51 025.2 g、30种1 007尾29 427.5 g、20种1 888尾24 696.2 g,均是河口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就相对多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来看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Liza haermatochiel)、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这3个种类为优势种,尤以斑尾刺虾虎鱼占绝对优势;就多样性来看,上沙的多样性水平较九段沙湿地的整体水平低,鱼类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地形特征对鱼类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根据2011年5月(春)和2010年11月(秋)在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部海域沙脊潮沟处鱼类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的分析,讨论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鱼类空间分布差异与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有关,春季潮沟外侧海域是小黄鱼、鰐等洄游性鱼类的渔场,潮沟海域是洄游性鰐和方氏锦鰑的渔场位置,沙脊海域是赤鼻棱鰒等非洄游性鱼的渔场。秋季鱼类空间分布仅与潮沟系统沙脊地形相关,沙脊海域主要是大银鱼的索饵场和越冬场。鱼类数量季节变化还与鱼类产卵洄游和生长相关。春季重量密度(16.08 kg/km2)大于秋季(10.74 kg/km2),而秋季尾数密度(16.3×103尾/km2)大于春季(5.36×103尾/km2)。春季鱼类规格较大,与部分成鱼具有到这一海域进行产卵洄游的习性有关,而秋季同种鱼则以幼体居多,且优势种个体小,与秋季部分鱼类幼鱼在此处索饵和育幼有关。总体上,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特有地形,使得这一海域春季是鱼类的产卵场,夏秋季是育幼场,因而在渔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特征和吕泗渔场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饵料变化规律和吕泗渔场的形成机制,于2012年5月(春季)和2012年9月(秋季)采集了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核心海域浮游动物样品,通过聚集强度、方差贡献、优势度及逐步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苏北浅滩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与辐射沙洲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春、秋两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分布均表现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不同水域平均生物量分别为沙脊水域606.63 mg/m3、沟底水域428 mg/m3、沟口水域为178.55 mg/m3,秋季为沙脊水域208.01 mg/m3、沟底水域181.30 mg/m3、沟口水域60.47 mg/m3;春季不同水域平均丰度分别为沙脊水域560.76个/m3、沟底水域389.39个/m3、沟口水域161.28个/m3,秋季为沙脊水域184.15个/m3、沟底水域56.42个/m3、沟口水域112.14个/m3。春、秋季桡足类均占绝对优势。研究表明:研究水域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地形和潮波系统有关,沙脊水域的浮游动物数量高于潮沟水域,其原因一方面是潮沟地形造成沙脊上流速较小,潮沟中流速较大,另一方面东海前进潮波与南黄海旋转潮在沙脊线附近汇合,导致处于交汇处的沙脊水域水动力较弱,因此浮游动物容易在沙脊水域集聚和摄食。苏北浅滩潮沟系统海域的饵料水平远高于其他水域,其优势种群主体为桡足类,是经济鱼类主要的饵料组分,这是吕泗渔场成为我国著名渔场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潮沟作为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以长江口九段沙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2月15日获取的Landsat 8分辨率为15 m的全色波段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选取了3条发育不同的潮沟。首先利用顶帽变换来消除直接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亮度背景不均匀不能准确分割的问题,然后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找到一个最佳的阈值使潮沟和背景之间方差最大,得到二值化图像;接着通过形态膨胀对断裂的潮沟进行连接,并用形态去除方法剔除非目标;最后对潮沟进行骨架化提取和去除短枝处理,得到完整的潮沟信息骨架图。采用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提取的潮沟信息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结合对潮沟信息提取有较好的效果,平均准确度达到93.0%,遗漏误差和冗余误差分别为7.0%和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