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2篇
  62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研究2009—2020年淮河流域皖北3市氟化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淮河流域皖北3市主要断面氟化物均值超标,超标率较高;淮河流域皖北地区氟化物与氨氮、COD和总磷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淮河流域皖北地区氟化物超标,主要因为区域土壤母质氟化物及碳酸钙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地下水氟化物浓度本底值偏高,气候因素致使该区域地下水中氟化物更容易富集以及地表水氟化物及高含氟地下水相关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2001—2016年淮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降水距平百分率,探讨干旱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6年淮河流域年均NPP值呈现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2.22 g C/(m~2·年);淮河流域年均NPP值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表现为河南南部和安徽南部地区植被NPP减少明显,而处于增长趋势的区域主要位于山东省和江苏省大部分地区;随着干旱影响范围的增加,淮河流域年均植被NPP呈降低趋势。干旱与植被NPP呈正相关的区域占整个流域总面积的93.1%,两者呈明显正相关的地区横穿山东省中部和安徽省东北部。综合研究结果可知,淮河流域干旱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乡土树种在淮河流域国土绿化中推广使用的优势,通过对淮河流域乡土树种资源的现状调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在淮河流域国土绿化中推广使用乡土树种的对策,以提高乡土树种的应用率。  相似文献   
4.
一场“削瓜切莱”般的毁林行为,正在淮河源头愈演愈烈。 河南桐柏,承载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障和淮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森林,正遭受着多重“产业”的重击:木炭烧制、菌业发展、大树进城、坑木外运、建材加工等,成为大面积毁林背后的动力源。2010年12月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藏匿于林区内外的这些作坊项目,其数量之多难以计数。尽管地方政府多次打击,但受暴利诱惑,毁林之举并未收敛。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氮肥农药施用的合理性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1990-2008年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通过估算农田系统氮素平衡和农药施用水平来分析淮河流域中下游典型区氮肥农药施用的合理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研究区N素盈余量和农药施用量呈增加趋势,1990-2008年按耕地平均,N素盈余量由227 kg·hm-2增加到453 kg·hm-2,农药使用量从7.43kg·hm-2增加到22.63kg·bm-2.从空间差异来看,在研究区的8个县中,6个县耕地N素盈余量在400 kg·hm-2以上,2个县耕地氮素盈余量超过600kg·hm-2;5个县农药使用量在20.00kg·hm-2以上,2个县农药使用量超过30.00kg·hm-2.8个县中N素盈余量和农药施用量最高的分别是最低的2.54倍和5.29倍.综合潜在风险分级结果为:沈丘、淮滨、凤台、寿县属于高风险区,五河、霍邱、颍上属于中等风险区,临泉属于较低风险区.可见,该地区氮肥和农药施用量大,且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水污染问题是当前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形势对水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淮河流域水生态问题较为严峻,如何加强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水生态文明保护的内涵,结合对淮河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最后提出了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98-200
在中国上古淮河流域神话中,形形色色的婚恋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这些独特的婚恋观远离我们有几千年的光阴,但直至今日在淮河流域风俗遗存中仍有体现。对淮河流域的相关婚恋观神话分析及研究,以图更详尽地了解淮河流域的神话,总结地方文化特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淮河流域当前农业发展状况:目前当地通过大力提升粮食生产,发展弱筋小麦、优质稻米、蔬菜、中药以及蚕桑等特色产业,加强产业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以及种植技术,进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并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确保淮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半干旱地区,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被称为沙地。我国北方中西部干旱地区分布着八大沙漠,与此对应,在北方中东部半干旱地区则分布着四大沙地,从西至东(北)依次为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这些沙地曾被人们分别称作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据考证,这些地区古时候多为水草肥美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战乱、不合理的樵采、开垦及草场超载等原因,地面植被丧失殆尽,沙土层逐渐活化,就地起沙,就形成了后来的沙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淮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明晰流域内干旱演变特征及其极端性对科学开展旱灾防御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淮河流域1971—2015年降水数据,计算3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气候倾向率、游程理论对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特征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1)四季中,春、秋季呈干旱化发展趋势,且秋季速率明显大于春季,夏、冬季呈湿润化趋势,夏季速率大于冬季。(2)全区各季平均干旱频率均在30%左右。空间上,春季流域北部湿润化,南部干旱化;夏季流域北部干旱化,南部湿润化;秋季大部分地区气候倾向率为负值,正值区仅在江苏北部出现;冬季大部分地区呈湿润化趋势。(3)干旱特征变量中,干旱历时与干旱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烈度峰值高值区与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在流域东北部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流域东南部烈度峰值高值区较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向东南部略有偏移。[结论]流域内秋季干旱化趋势明显,冬季呈湿润化发展,春夏季干旱演变存在地区差异,区域内干旱呈现极端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