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7篇
农学   22篇
  11篇
综合类   43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1219篇
园艺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 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4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和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和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 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蜂胶类黄酮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DM-PTB)患者外周血中WBC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以DM-PTB患者120人为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A(蜂胶黄酮1 000 mg/d)、B(蜂胶黄酮2 000 mg/d)、C(条件对照)三组,每组40人,观察6个月,比较综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淋巴细胞L和中性粒细胞N)、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组内前后差异和组间差异。结果 三组7项观测指标自身前后配对差值(治疗后-治疗前)的均数比较Hotelling T2=515.359,P=0.000;治疗7项观测指标差别Wilks λ=0.017,P=0.000,其中多重比较结果为WBC的B组大于A与C组,L的B组> A组> C组,N的B组大于A与C组,CD3+的B 与A组大于C组,CD4+的B组>A组>C组,CD4+/CD8+比值多重比较结果为B 与A组大于C组。结论 蜂胶类黄酮能提高DM-PTB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4.
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分子(SLAM)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在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本研究旨在探索PPRV感染细胞源外泌体对山羊SLAM表达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RV疫苗毒株N75-1感染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源外泌体(Exo-PPRV)共育对接纳细胞(正常山羊PBMCs)中SLAM表达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分泌外泌体(Exo-Mock)共育组相比,Exo-PPRV共培养组细胞SLAM mRNA和细胞表面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TNF-α、IL-10和IFN-γ表达水平升高,而IFN-α水平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Exo-PPRV中荷载高水平的PPRV H蛋白且可以将其传递至接纳细胞中,同时pcDNA3.1-H转染组中SLAM表达水平较pcDNA3.1对照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PPRV感染PBMCs源外泌体对接纳细胞中SLAM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正调控作用,外泌体中载荷高水平PPRV H蛋白是其调控接纳细胞SLAM表达的关键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9,(4):751-755
选用1日龄的雌性岭南黄肉鸡99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3只。对照组常规饲养,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012 mL/L和0.020 mL/L的茶树油,试验至45日龄结束。解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显示,2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段小肠的绒毛长度增加,肠壁变薄,隐窝深度变浅,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增加;2个试验组的上皮内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茶树油能够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增加小肠上皮内免疫细胞数量,提示茶树油对肉鸡的肠道吸收和肠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脾脏淋巴细胞中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进而探讨亚硒酸钠调节机体免疫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从BALB/c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胞,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0、10~(-8)、10~(-7)、10~(-6)和10~(-5) mol/L)的亚硒酸钠培养基培养48 h后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筛选出最适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脾脏淋巴细胞培养,最后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48 h后培养液中IFN-γ、IL-1β、IL-4和IL-6的分泌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7) mol/L亚硒酸钠处理使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提高,且培养液中IFN-γ、IL-1β、IL-4和IL-6的分泌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34、2.15、1.06和6.68倍(P<0.05)。[结论]亚硒酸钠可能通过调节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犬淋巴细胞的分离、激活和增殖以进一步研究犬肿瘤的过继免疫疗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液对犬的全血进行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克隆犬CD86基因并构建了人工抗原递呈细胞K562.CD32.GFP-cCD86稳定细胞系。分别通过刀豆蛋白(ConA),抗CD28抗体,或者结合CD3抗体的K562.CD32.GFP-cCD86细胞激活犬淋巴细胞,通过Coulter Counter对T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分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激活后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体外成功分离到犬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不同扩增条件下,K562.CD32.GFP-cCD86结合抗CD28和CD3抗体对淋巴细胞有最好的激活效果和增殖效率,在激活第8天细胞可以达到44倍的增殖。研究结果为犬淋巴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增殖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为犬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体外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是否可以通过自噬调节奶牛淋巴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分离健康奶牛淋巴细胞,采用3-MA(3-Methyladenin,细胞自噬抑制剂)和不同质量浓度PA作用于淋巴细胞,收集细胞及上清,利用qRT-PCR检测淋巴细胞LC3B、Beclin1、mTOR、UKL1、SQSTM1、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情况;利用CCK-8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细胞活性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量。CCK-8结果表明:PA显著抑制淋巴细胞活性(P0.01),添加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1);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PA=0μg/mL)相比,PA处理组(不含3-MA)ULK1和LC3B mRNA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mTOR、Beclin1和SQSTM1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IL-1β和IL-6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而TNF-α未表达;添加3-MA后,与1μg/mL PA处理组相比较,SQSTM1和Beclin1极显著增加,而LC3B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IL-1β和IL-6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PA增加促炎因子IL-6和IL-1β的释放(P0.01),显著抑制TNF-α释放(P0.01),而含有3-MA的PA混合处理组则显著降低(P0.01)。综上,PA可通过自噬调节奶牛淋巴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中药深入的研究,中药在预防及治疗病毒性感染方面的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本文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阐述。中药治疗病毒性感染作用机制。1.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研究发现复方中药“禽康散”能促进T一淋巴细胞的生成,提高由NDV导致的外周血CD3+、CD4+含量和CD4+/CD8+比值下降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来达到抵抗NDV感染的效果。通过研究冰香散挥发油预防性给药和不同途径给药(滴鼻、雾化)对流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