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42篇
畜牧兽医   34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纤维类型和酶添加水平对鹌鹑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080只平均体重一致的1日龄鹌鹑随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纤维类型(麸皮和统糠),酶添加水平为0和50 mg/kg,试验期为28 d。结果:统糠组鹌鹑的末重及饲料效率较麸皮组分别显著提高0.29%和3.13%(P<0.05),而50 mg/kg酶组鹌鹑的末重及饲料效率较0 mg/kg酶组分别显著提高0.26%和3.13%(P<0.05)。无论日粮添加酶与否,统糠组鹌鹑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及空肠相对重量均显著高于麸皮组(P<0.05),而日粮添加50 mg/kg复合酶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及十二指肠和回肠相对重量(P<0.05)。统糠组鹌鹑血清尿酸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低于麸皮组(P<0.05),无论日粮纤维类型如何,添加50 mg/kg复合酶显著降低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P<0.05)。结论:日粮添加统糠作为不溶性纤维可以提高鹌鹑的体重、饲料效率、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同时无论纤维类型如何,补充50 mg/kg复合酶均可降低鹌鹑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关键词]纤维|酶|鹌鹑|消化酶|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消化酶是反映动物消化生理状况和营养物质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关键作用.消化道的组织形态结构,是认识和探索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的基础和途径之一.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研究旨在探讨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初始体质量(6.90±0.04)g)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投喂野生鲫鱼(G1)和人工饲料(G2),每组养殖试验鱼50尾,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平行.试验水温9.8~16.2℃,pH值7.2~7.6,溶氧>6.0 mg/L,氨氮<1.0 mg/L,日投喂2次.G1组投喂的野生鲫鱼,按其4倍折算,G2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按试验鱼的体质量前4周投喂率为3.4%,后4周为2.0%,投喂56 d.[结果]研究表明,与G1组相比,G2组胃、前肠+幽门盲囊和后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前肠+幽门盲囊和后肠的脂肪酶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而胃和肝的脂肪酶差异不显著(P>0.05).G2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G1组,其中后肠和肝的淀粉酶活差异显著(P<0.05).G2组肠道绒毛高度和纹状缘高度也低于G1组,其中纹状缘高度达显著水平(P<0.05).G2组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粘膜褶皱边缘有破损,纹状缘融合.[结论]投喂野生鲫鱼组哲罗鲑消化酶活性较强且肠道组织结构发育较好,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野生鲫鱼存在资源有限,人力劳动强度大,氮磷排放较高等缺点.随着哲罗鲑摄食能力的加强及对营养需求的提高,哲罗鲑饲料配方还需进一步优化,全面均衡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初孵仔鱼高死亡率问题,研究了六斑刺鲀从初孵仔鱼到稚鱼(0~40 d)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六斑刺鲀仔稚鱼全长与日龄呈指数相关。初孵仔鱼体内就可检测到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在20 d时达到最高,胰蛋白酶活性在10 d时达到最高,两者整体酶活随日龄都有所增加且胰蛋白酶增加更为明显;脂肪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1~5 d时酶活性快速降低,5~10 d时又显著升高,15~20 d时又迅速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胃蛋白酶在1~15 d时活性逐渐上升并在15 d时达到最高,之后缓慢下降并维持低值。溶菌酶(LZM)和免疫球蛋白M(IgM)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IgM活性在10 d时达到最高,LZM活性在5 d时最高,之后两者都波动地缓慢下降并最终维持在较低值。以上结果表明:尚未摄食的六斑刺鲀初孵仔鱼体内已存在各种消化酶,仔稚鱼消化酶活性变化与其发育阶段和饵料种类密切相关。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在六斑刺鲀仔稚鱼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的混合营养期显著上升,之后缓慢下降到较低水平,说明营养转变过程对仔稚鱼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大,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升高增强了仔稚鱼的抗病能力,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甘草粉的饲料对尖吻鲈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及免疫酶的影响,为甘草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草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饲料中,然后对尖吻鲈幼鱼进行饲料投喂试验,添加量0%为对照组,1%、3%和5%为试验组,各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56 d,测定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RYP)、胃蛋白酶(PP)、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对尖吻鲈消化酶指标与生长特性指标间、免疫酶指标与存活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和5%试验组尖吻鲈的存活率(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试验组的体长增长率(BL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前肠AMS活力在3%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肝脏AMS、前肠LPS、肝脏LPS和胃LPS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前肠TRYP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PP活力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WGR、SGR与肝脏AMS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肝脏T-AOC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CAT活力、GSH-PX活力和POD活力在1%试验组显著升高,MDA含量在5%试验组显著下降;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GSH-PX活力在3%试验组显著升高,LZM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下降.SR与肝脏T-AOC、肝脏T-SOD、血清T-AOC、血清CAT和血清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饲料中添加3%~5%甘草粉可更好地提高尖吻鲈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增长,协助杀菌,提高尖吻鲈的存活率;添加1%~3%甘草粉可增强尖吻鲈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过氧化物积累.因此,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草对尖吻鲈幼鱼具有促进消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原居林 《水产学报》2021,45(12):2011-2028
为探究养殖过程中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IPR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消化酶、消化道组织结构及菌落结构的影响。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4条水槽设置为流水组2条和对照组2条,进行为期153 d的养殖实验,分别在养殖中期和末期测量相关生长、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养殖中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低于对照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持续下降,但成活率一直高于静水组。②养殖中期,流水组肝脏SOD和CAT显著高于静水组,流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流水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抗氧化酶和消化酶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流水组SOD仍显著高于静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③流水组大口黑鲈肠绒毛高度及密度均明显高于静水组,且养殖中期分泌消化酶较多,运动加强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④养殖中期,流水养殖使大口黑鲈肠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高,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肠胃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不断下降;养殖中期流水组和静水组胃分别为柔膜菌门和蓝细菌,静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流水组肠主要优势菌分别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至养殖后期时,流水组和静水组胃肠优势菌群均为柔膜菌门;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研究表明,IPRA模式下的持续运动会降低其生长指标,但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增强其免疫和消化能力,改善肠胃菌群结构,尤其是处于生长期效果更明显,而至养殖末期运动状态可能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疾病,应加强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肉鸡为研究对象,对以杨木屑为原料、采用醋酸催化法制取的低聚木糖进行评价,研究低聚木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低聚木糖的促生长机制,为醋酸催化法生产低聚木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2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低聚木糖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聚木糖组以0.02%低聚木糖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沸石,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提高了肉鸡42日龄时的体重以及22~42日龄和1~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提高了肉鸡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P<0.05),有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的趋势(P=0.056),但对空肠、回肠和盲肠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对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清生长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 3)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甲状腺素(T 4)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T 4/T 3值(P<0.05)。综上所述,低聚木糖通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与生长相关的激素分泌,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规格草鱼生长、体成分、肠道消化酶和血清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398.6±5.9)g的大规格草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平分别为C31P30、C34P28、C37P26、C40P24、C43P22、C46P20、C49P18的7组膨化饲料,养殖周期为16周。实验结果显示,各饲料组草鱼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随着蛋白质水平的下降、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下降趋势,蛋白质效率(PER)呈升高趋势;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肠体比(ISI)、肌肉和肝脏粗脂肪(CF)含量均有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随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蛋白质水平下降,各组间草鱼肌肉粗蛋白质(CP)含量无显著差异;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呈升高趋势,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高于46%和40%时,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著升高。肠道胰蛋白酶(PRS)和淀粉酶(AMS)活性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脂肪酶(LPS)活性呈升高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及谷草转氨酶与丙转氨酶(GOT/GPT)比值都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和蛋白质水平下降而呈升高的趋势。本实验结果显示:当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高于37%、蛋白质水平低于26%时,将显著影响草鱼的生长,饲料中高碳水化合物水平将导致鱼体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以及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生理学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 35±0. 59) g的彭泽鲫为供试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组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组)、14、28 d,检测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生长、全鱼营养成分、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胁迫28 d时,彭泽鲫幼鱼的体质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8. 12%(P 0. 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 57%和39. 16%(P 0. 05);全鱼粗蛋白含量在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 64%和9. 47%(P 0. 05)。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彭泽鲫幼鱼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8. 65%和41. 83%(P 0. 05);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平稳后急剧下降,饥饿胁迫28 d时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 84%和58. 92%(P 0. 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9. 67%和44. 08%(P 0. 05);丙二醛含量在整个饥饿胁迫过程无显著性变化;肝脏糖原含量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6. 90%和18. 84%(P 0. 05)。综上,在饥饿胁迫期间,彭泽鲫主要是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来维持生长和代谢,肠道消化酶活性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短期饥饿未对彭泽鲫幼鱼造成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础饲料中添加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0.00%、0.05%、0.1%、0.15%、0.2%和0.25%,研究添加后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1%~0.25%的中性蛋白酶,吉富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0.1%~0.2%的中性蛋白酶,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量为0.1%~0.15%时,肝胰脏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0.1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合鱼体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等各项指标,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以饲料的0.1%~0.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