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7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451篇
基础科学   231篇
  571篇
综合类   4898篇
农作物   547篇
水产渔业   2090篇
畜牧兽医   607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5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15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田间试验,探讨不同形态秸秆还于稻田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分子组成的动态变化,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稻田土壤固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常熟市某村的乌栅土稻田,选用新鲜未处理(CS)、过腹处理(CM)和炭化处理(CB)的玉米秸秆,于2015年6月以等碳量(10 t C·hm-2)一次性还田,并以未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分别于2015、2017和2019年水稻收获时采集耕层(0—15 cm)土样测定有机碳含量,并采用13C同位素丰度和生物标志物提取-GC/MS鉴定探析有机质组成变化。【结果】与CK相比,还田当年和2年后所有还田处理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8%—36%),但还田4年后,仅CB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24%),且增加的碳来源于施入的生物质炭。还田2年后,CS和CM处理土壤有机质中木质素酚丰度达到峰值,分别比CK增加了115%和66%;还田4年后,所有还田处理的植物源脂类的丰度均显著提高,相应地,植物源与微生物源脂类的丰度比(PL/ML)和生物标志物组分的多样性指数(H’)也显著提升。【结论】分子组成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明不同形式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质量的变...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择2~3龄台湾泥鳅作为亲鱼,背部肌肉注射DOM和HCG催情药物进行催产,采用流水孵化法进行孵化,并将鱼苗移入育苗池进行培育。结果显示,经技术优化,台湾泥鳅孵化率90.7%以上;采用蛋黄浆、豆浆、蛋白质作为开口饵料其幼苗平均成活率为88.2%,其中蛋黄浆成活率最高,达91.0%。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肠道气呼吸对泥鳅的生理作用,本研究通过抑制大鳞副泥鳅肠道气呼吸,探究其主要呼吸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被抑制肠道气呼吸的大鳞副泥鳅通常在1周左右死亡。当被抑制肠道气呼吸的大鳞副泥鳅出现垂死时,采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鳃、皮肤、前肠、中肠、后肠以及直肠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主要的病理变化:①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丝末端充血,背部皮肤表皮层的毛细血管收缩并减少,且真皮层细胞呈畸形,前肠黏膜褶膨大,后肠浆膜层有血红细胞渗出,后肠、直肠结缔组织显著增厚;②AB-PAS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背部皮肤、后肠、直肠组织中嗜酸性空泡细胞均增多,前肠和中肠固有层酸性黏蛋白含量增多,黏膜下层中性黏蛋白含量减少;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丝鳃小片表面皱缩,表皮受损脱落,背部皮肤表面分泌孔增加,中肠内腔表面突起增多,后肠和直肠絮状颗粒增多。研究表明,抑制大鳞副泥鳅肠道气呼吸会引发其主要呼吸器官上皮组织出现黏液细胞增多、血红细胞溢出等病理变化,甚至导致机体死亡,由此可知,肠道气呼吸行为是大鳞副泥鳅的必要生理活动。本研究将为大鳞副泥鳅的健康养殖及幼苗培育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田大规格甲鱼养殖技术,是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甲鱼存活率以及水稻产量。本文对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包括用地选择、稻田建设、消毒清洁、肥料投放、水稻栽植、甲鱼放养、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甲鱼养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稻田系统镉污染风险与阻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过去30年的工业化和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农田土壤Cd污染较为严重。南方部分地区稻米Cd含量超标严重,危害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农田Cd不断输入、土壤酸化以及种植Cd积累能力较强的籼稻品种是部分地区稻米Cd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群Cd平均摄入量在过去30年里增加了一倍。本文综述了人体Cd摄入量的安全阈值,鉴于食用大米是我国人群Cd摄入的主要来源,重点介绍稻田系统控制稻米Cd积累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水稻Cd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分子遗传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建议了稻米Cd积累阻控的农艺和育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稻田选择与改造、种养准备、茬口安排、日常管理、收获5个方面介绍了鳅—鱼—稻生态种养技术,以期充分利用种养空间,提高种养效益,提升种养品质,着力打造鳅—鱼—稻生态种养,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7.
冀东稻区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展了中国北方冀东稻区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模式的试验,分析了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产量和利润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开展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模式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利润可达3 750~15 000元/hm~2,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稻田养殖鱼蟹的生态原理及国内外发展情况,论述了发展该模式的意义,并总结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鱼蟹生态共生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生态条件、鱼蟹田间工程、水稻栽培、鱼蟹苗入田、鱼蟹饲养、稻鱼蟹共生田水位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鱼蟹病防治和安全防范、鱼蟹捕捞等,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10.
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分布区域、经营主体、种养模式等,统计了不同种养模式的应用面积、产量及收益,对稻田综合种养及常规稻麦种植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