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3篇
  免费   1875篇
  国内免费   1329篇
林业   409篇
农学   1445篇
基础科学   516篇
  4073篇
综合类   8351篇
农作物   1281篇
水产渔业   520篇
畜牧兽医   1771篇
园艺   646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07篇
  2022年   833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813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888篇
  2015年   780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080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929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量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施量是影响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加施量,<3.5μm与3.5~7.4μm淀粉粒体积比下降,>7.4μm淀粉粒体积比增加;随着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增加;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糊化温度降低.种植密度与施量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影响效果相反.该研究中,在种植密度82500株/hm2、肥用量270 kg/hm2条件下,玉米籽粒淀粉平均粒径较大,大型淀粉粒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淀粉组成较优,且能兼顾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肥用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适宜于该积温区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高低2个不同肥水平下粳稻的分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干物重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肥施用量能够增加参试粳稻的分蘖数,提高分蘖期和抽穗期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但与低施用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肥施用量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实粒数3个性状影响较大,其变异系数均超过10.00%,且产量的变异系数也达9.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个肥用量下第二积温区粳稻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穗长与穗粒数、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素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营养元素之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作物-土壤循环的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生产。因此,研究作物-土壤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能够为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素需求,以及保障农作物产量的稳定供应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生态系统素循环过程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素吸收和分配,以及与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土壤转化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二者对作物-土壤循环过程产生的交互作用。总结以往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增强,生物量加大,根系分支和根表面积增加,豆科作物的根瘤固能力提高,因此整体上促进作物对的吸收,并且增加作物向籽粒中分配的比例,但作物的平均浓度降低。此外,高CO2浓度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有机矿化作用、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加速了土壤转化。升温和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土壤循环产生正向或负向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温和高CO2浓度对作物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地下部分配、根系分支以及根表面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升高温度减轻了高CO2浓度对作物蒸腾作用和作物浓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升温抑制了高CO2浓度对作物向籽粒中分配、吸收以及产量的促进作用;升温虽然能进一步增强高CO2浓度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矿化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大气CO2升高和温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作物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由微生物主导的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利用16S rRNA、DGGE、T-RFLP、qPCR、RT-PCR技术、蛋白组学以及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原位研究技术,可以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对作物-土壤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增强对气候变化下农田生态系统素循环响应的预测能力,为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栽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赤峰主栽谷子品种在低胁迫下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低胁迫下根长较施处理显著增长;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9号耐低胁迫能力较强;赤谷10号利用率最为稳定;赤谷5号、赤谷6号耐低指数大.赤谷5号在农艺性状和累积量及耐低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耐低胁迫能力.大田栽培试验表明:赤谷6号和赤谷8号耐低胁迫能力较强.谷子出苗至抽穗期受低胁迫的影响较抽穗至成熟期更为敏感.谷子全生育期中,低胁迫对拔节期株高的影响较大;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对低胁迫影响较大.穗部相关农艺性状较其他农艺性状而言较易受到低胁迫影响.穗部性状中,穗长相对于其他性状对低胁迫影响较为迟钝,其他性状较为敏感;对低胁迫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谷子耐低能力评价指标.综合盆栽试验与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这3个品种耐低能力强,适于在赤峰地区相对贫瘠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5.
微润灌溉下施氮浓度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微润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适合大棚小白菜生长的施浓度,试验设置在1.5 m压力水头下4个施水平0(CK)、200 mg/L(T1)、400 mg/L(T2)、600 mg/L(T3),每组处理重复3次.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含水率、小白菜株高、叶面积、鲜重及肥料增产贡献率进行测定分析,在相同压力水头下筛选适合小白菜生长的施浓度.结果表明:在微润管埋深15 cm,间距30 cm,压力水头为1.5 m情况下,施可以促进小白菜生长,施浓度为400 mg/L小白菜生长情况最好.低浓度施水平下,小白菜各生长指标随着施浓度升高而升高;而高浓度施水平对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模式,微润灌溉在大田的推广和应用仍需要不断探索和试验.  相似文献   
6.
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植株临界氮浓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株营养状况指导优质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五优稻4号为供试材料,以密度为主区(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8穴和25穴),量为副区(量分别为0、75、105、135 kg hm?2),测定水稻植株全、籽粒无机含量、水稻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期为实现水稻丰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量和水稻产量呈2次曲线关系,最高产量施量为113 ~ 119 kg hm?2,经济合理施量为110 ~ 116 kg hm?2;随着施量增加,各个时期水稻植株含量,收获期籽粒铵态和硝态含量显著提高,N105处理与N0处理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显著(P < 0.05),而 N105和N135处理间只有籽粒无机含量差异显著;施后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增加趋势,随着施量增加稻米食味值下降,N135处理食味降低超过10%(P < 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密度增加,水稻素积累量增加,产量提高了11.4%;稀植有利于提高地上部含量、籽粒铵态和硝态含量;稀植出米率提高了4.77个百分点(P < 0.05),食味值有降低趋势。根据肥料效应函数以及施量和植株含量关系函数,拔节期和抽穗期,D1密度下植株临界浓度分别为15.26 ~ 16.18 g kg?1和22.65 ~ 25.98 g kg?1,D2密度下对应值分别为11.71 ~ 12.94 g kg?1和20.73 ~ 23.24 g kg?1。上述结果表明,合理密植有利于水稻高产,量过高不利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在水稻丰产和优质的情况下,肥用量在91 ~ 105 kg hm?2比较合适,抽穗期叶片含量24.82 ~ 25.98 g kg?1(D1)和22.18 ~ 23.24 g kg?1(D2)可以作为协同实现水稻丰产优质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外源芸苔素甾醇类化合物 (brassinosteroids, BRs) 中14-羟基芸苔素甾醇 (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 14-HBR) 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穗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效果,为小麦大田生产减轻干旱胁迫危害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以大穗型品种周麦16 (ZM16) 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 (YM49-198) 为试验材料,试验处理包括中等干旱条件下 (0—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47.38%~61.91%),在小麦拔节后20天设置叶面喷施0.05 μmol/L的14-HBR (DBR) 和喷施清水对照 (DCK);拔节期正常灌水条件下 (灌水750 m3/hm2) 喷清水对照 (WCK)。调查两品种小麦幼穗可孕小花发育动态,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碳代谢动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结果】  两品种3个处理的每穗小花数均表现为WCK > DBR > DCK趋势,干旱胁迫下喷施14-HBR与喷施清水相比,能有效降低小花退化和败育,增加可孕小花成粒数,但其效果仍不能完全抵消中等缺水的胁迫效应。喷施14-HBR处理 6天后,两品种穗器官和非穗器官干物质重和素积累量、穗可溶性糖含量、穗/叶可溶性糖值、穗/非穗器官积累量值、穗器官的碳/ (C/N) 值均高于干旱对照处理,而穗/非穗器官干物质值、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器官C/N值则均低于干旱对照处理。与干旱对照处理相比,两品种的灌水和喷施14-HBR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穗粒数和产量,穗粒数增幅分别为50.69%和16.04% (ZM 16),38.98%和15.07% (YM 49-198);产量增幅分别为99.44%和28.93% (ZM 16),92.86%和26.86% (YM 49-198);喷施14-HBR处理和干旱对照处理的穗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就产量三因子调控效应而言,干旱条件下喷施14-HBR主要是通过提高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且对大穗型品种ZM16的增粒增产效果好于多穗型品种YM49-198。  【结论】  干旱胁迫下在小麦小花退化前外源喷施14-HBR可以促进源器官物质生产,调节穗和叶可溶性糖,穗和非穗器官干物质重及素的分配,降低叶的C/N值而增加穗的C/N值,增强糖和从叶源器官向穗库器官的转运能力,进而优化穗花发育,提高干旱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尿素在黑土和褐土中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合理选择抑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春玉米为试材,采用东北典型的黑土和褐土进行盆栽试验。供试抑制剂包括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 (NBPT)、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DMPP)、2-氯-6 (三氯甲基)-吡啶 (CP)。试验设不施肥 (U0)、施普通尿素 (U),和在尿素中添加NBPT、DMPP、CP、NBPT+DMPP、NBPT+CP、DMPP+CP,共8个处理。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土壤尿素态、NH4+-N和NO3–-N含量,计算硝化抑制率,玉米抽雄吐丝后测定棒三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收获后测定玉米生物量、素含量等指标。  【结果】  1) 与普通尿素 (U) 相比,黑土上添加NBPT+DMPP、NBPT+CP处理玉米苗期土壤中NH4+-N含量分别提高1.32、0.96倍,NO3–-N含量分别降低1.35、1.04倍,玉米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褐土中,添加DMPP+CP处理在玉米苗期土壤NH4+-N含量提高3.09倍,NO3–-N含量降低1.49倍,玉米叶绿素含量提高1.61倍,显著高于对照和单一抑制剂处理。2) 在黑土中,与普通尿素相比,添加NBPT+DMPP、NBPT+CP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4和2.18倍;素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3.02和3.34倍,高于其他处理。褐土添加DMPP+CP处理的籽粒产量增加1.41倍,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98倍,高于其他处理。  【结论】  在黑土中,尿素配施NBPT+DMPP、NBPT+CP可以有效抑制NH4+-N向NO3–-N的转化,增加玉米素吸收量,提高肥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黑土栽培玉米施用肥的最佳选择。褐土中,DMPP+CP的硝化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单一抑制剂,有效抑制铵态的硝化作用,减少素损失,增加玉米素吸收量,从而使玉米高产,因此,添加DMPP+CP是制备褐土玉米专用高效稳定性尿素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依据临界浓度稀释原理,构建基于冠层覆盖度的覆膜滴灌玉米植株临界浓度稀释曲线,并通过营养指数和累积亏缺量模型对玉米营养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以期达到基于该模型的玉米产量预测。  【方法】  于2019—202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了4个肥用量(0、120、240、360 kg/hm2)田间试验,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按照苗期10%、拔节—大喇叭口期45%、抽雄—吐丝期20%和灌浆期25%的比例分8次随水追肥。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测定农学参数和图像参数,分别测定了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浓度和产量,建立和验证基于冠层覆盖度的玉米植株临界浓度经验模型。  【结果】  基于冠层覆盖度的玉米植株临界浓度、最大浓度和最小浓度模型R2分别为0.917、0.843、0.873。临界浓度模型检验参数RMSE和n-RMES分别为 0.242和 11.753%。以冠层覆盖度为基础的营养指数和累积亏缺量推算出玉米最佳施处理为240 kg/hm2。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指数、累积亏缺量与相对产量的关系极显著,R2均不小于0.922,且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R2值最高。采用独立试验验证表明,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表现出稳定的模型性能,R2值≥0.944,n-RMSE均≤9.089%。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营养指数、累积亏缺量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能准确地解释受素限制和不受素限制生长条件下相对产量的变化。  【结论】  基于冠层覆盖度构建的植株临界浓度稀释曲线可准确判断和评价玉米拔节期至吐丝期的素营养状况,依据营养指数、累积亏缺量与相对产量所构建的关系模型可对玉米产量进行准确估计,其为玉米生长过程中肥的精确管理和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果园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素养分的相关性与空间分布变化,为果园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庆阳苹果主产区30个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素养分进行农化分析。结果表明:0~20 cm果园土壤有机质与全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0.055x+0.140,相关系数R2=0.940,土壤有机质与碱解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3.061x+26.65,相关系数R2=0.414,土壤全与碱解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55.28x+18.83,相关系数R2=0.441;20~40 cm果园土壤的有机质与全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0.045x+0.250,相关系数R2=0.721,土壤的有机质与土壤碱解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2.237x+23.84,相关系数R2=0.158,土壤的全与碱解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57.47x+5.141,相关系数R2=0.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