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0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22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包头市逐日负氧离子实况资料,分析了负氧离子冬春季、月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头市负氧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月和日变化,春季负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冬季,月平均最小浓度值出现在1月,最大浓度值出现在5月,夜间负氧离子浓度高于白天;负氧离子浓度变化与相关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月平均浓度与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介绍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环节中,气象要素采集场地的选择和各个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地面温度、风向风速等的具体测量方法,并重点强调各要素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开展此类现场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气象服务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个不可以缺少的生产要素,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气象部门的管理体制虽然几经变革,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始终是气象  相似文献   
4.
刘周华  王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7,(24):136-138,157
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践,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作为判别环境好坏的直观标准之一,愈发受到社会关注.该文研究了2016年含山县大气污染物PM2.5的变化特征,对PM2.5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含山县PM2.5的污染水平,然后重点探究了PM2.5质量浓度日数据与气象要素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山县1月、2月、3月、12月的PM2.5污染较为严重,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与气压正相关,与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负相关.该文结论可以为当地通过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预测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温室内小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关性,在湖北省鄂州节水示范基地开展春季温室番茄的田间试验,对室内外10cm地温、空气温湿度、光照、蒸发、水汽压差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室内外各因子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得到内外各气象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温室内外气温、光照强度和累计蒸发量之间的拟合方程,其拟合相关度较高:除阴雨天室内外气温相关系数为0.6088,其他相关系数均>0.90。试验成果为基于室外气象的温室小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提高温室环境管理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1~2011年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银川市的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银川市酸雨出现频率为2.21%,降水pH值年平均值为6.36;2008~2011年年降水pH值呈减小的趋势;酸雨只出现在夏、秋两季,其中11月酸雨出现频率最高;当风速较小、降水量中等时,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大,并且沙尘天气会减少酸雨的出现次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平乐县气象局2010年自动站和人工站3个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2种观测数据差异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2种观测数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自动站与人工站仪器本身的构造不同;观测仪器本身所造成的误差;观测体制(观测时间)上的不同步;人工站存在观测员的读数视差等。  相似文献   
8.
何涛  廖克杰  陈丹  范万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61-10062
[目的]研究线性回归模型在大棚小气候预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为有效调节春、夏、秋、冬季大棚内光照、气温、湿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常见结构塑料大棚内外150 cm高度的春、夏、秋、冬季光照、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分析,建立预测不同结构大棚气象要素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单栋、3连栋、6连栋大棚内外150 cm高度光、温、湿三要素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拟合模型在t0.01检验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和稳产栽培提供农业气象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9.
利用武汉市地面气象观测站2008~2013年的霾实际观测资料以及08时高空探测规定层气温资料,对霾日进行了订正,分析了武汉市灰霾天气的时间分布和气象要素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武汉市秋冬季灰霾较为严重,2013年霾日剧增,是由于细颗粒物污染物的排量加重,另外也是由于稳定的气象条件及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