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616篇
农学   6篇
  48篇
综合类   346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技法作出全面总结,具体内容包括诱导恢复原则、诱导恢复技法和严格质量监管等,以期为加速相关技法的推广应用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确定天然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补植位置,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及针叶混交3种典型的林分类型为例,在次生林原有天然更新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进行空间单元确定和Voronoi结点边缘校正,并使用反距离插值使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可视化,预测林分中未含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将其作为补植依据,使用熵权法确定各空间结构参数权重,将各空间结构参数插值后图像进行加权叠加,以林分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探讨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位置。结果(1)选取兴安落叶松为补植树种,各林型幼树补植数量分别为660、1 970、315。(2)补植后白桦纯林样地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2,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1;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84,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70;针叶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增加为0.78,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0。(3)补植后各林型样地林下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31、1.41、1.36,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及针叶混交林中落叶松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27、1.40、1.37,均呈随机分布。结论采伐和补植是两种相反的空间优化方式,将林木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反距离插值,可以预测林分中无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参数值,插值后的图像像元大小可以设定为补植幼树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大小,依据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补植数量的调控目标,提取样地未含林木区域空间参数值,进而确定补植的树种和位置。   相似文献   
4.
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的结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置天然次生林(TCK)、轻度干扰林分(TCR)、强度干扰林分(TCQ)3种处理,通过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主要树种的重要值、种群年龄结构与类型、丝栗栲的混交度与角尺度等,探讨了福建省明溪县天然丝栗栲优势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TCK处理林分表现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呈现进展演替趋势,为成熟种群类型;优势树种丝栗栲的混交度均值为0.61,林木为强度混交,角尺度均值为0.528,林木呈团状分布,林木径级结构呈倒"J"型分布,后备资源优势明显。随着干扰强度增大,TCR、TCQ处理优势树种丝栗栲的混交度、角尺度降低,林木为中度混交,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后备资源优势受到削弱,群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将威胁常绿阔叶林的生长进程,甚至导致群落出现逆行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冀北山地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的立地条件、群落结构特征,划分为毛榛-山杨林、沟谷山杨林、绣线菊-山杨林和胡枝子-山杨林4种林型,分析了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林型、立地和林分特征,针对不同林龄期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山杨次生林的生长规律及演替特点提出了混交造林、轻度抚育、疏伐更新和补植造林4项优化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以样地为随机效应的随机参数,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方程,其确定系数(R2=0.746)和预测精度(P=98.13%)最大,残差平方和(SSE=0.025)最小;材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Richards方程,其R2为0.703,预测精度为97.20%,SSE为1.034;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均为μ1、μ2、μ3。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基础模型有显著提升,其中断面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46提升到0.974,平均误差Bias由0.000 26降低到0.000 01;材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03提升到0.984,平均误差Bias由0.001 73降低到0.000 13。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对应的基础模型均有所提升。【结论】含样地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可为该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经不同措施改造后的辽东山区次生林进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了该次生林下物种丰富度Margalef、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改造后林下植被数量和物种数均高于对照区。改造后草本和木本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照区,而优势度指数均小于对照区。可见,改造措施可以改变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增加植被数量和种类,加速林下植被演替,增加森林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淮河源生态功能区设置4个典型样地调查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该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种间相遇率。结果表明,群落内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最高,其次为草本层,最后是乔木层。4个典型样地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差别不大,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稳定,群落内种类组成较复杂,各种群在生态位上较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宁化县低产次生林现状,分析探讨了宁化县现有低产次生林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次生林提出人工造林、抚育改造、封山育林、生态保护等营林措施,以期提高次生林的质量,为低产次生林的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