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8篇
  47篇
综合类   824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76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评价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风险,开发了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对依维菌素在浙江、福建、江西和云南4地杨梅上的残留消解状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对伊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范围内,依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9 9。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依维菌素在杨梅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9.9%,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方法检出限 (LOD) 为0.15 ng,定量限 (LOQ) 为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平均初始残留量为0.21~0.88 mg/kg,半衰期为2.1~6.1 d,表明依维菌素属易降解农药,但由于其在杨梅上初始残留量相对较高,因此应对其潜在的残留风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9年自温州瓯海引入丁岙杨梅,观测丁岙杨梅在临海市的栽培性状及果实性状。观测发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丁岙杨梅的生物学性状表现时间有较大波动,花期、梢期、果期早晚的波动时间在15d左右;丁岙杨梅在临海市的生物学性状与原产地相比,提早3~5d;丁岙杨梅的果实性状与原产地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临海市是丁岙杨梅适宜栽培区,并提出相应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择‘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设施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经过3年的试验,通过对‘东魁’杨梅物候期的记载,产量、效益的统计,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钾含量、Vc含量等质量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促早、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本研究对优化和推广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安徽沿江地区杨梅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良种壮苗引进、高标准建园、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控、抗寒防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决杨梅鲜销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2013年海宁市对杨梅进行了真空保鲜冷藏试验,以期延长杨梅上市时间,错开销售旺季,提高淡季果品单价,达到农户增产增收的目的。试验对市场收购的杨梅进行真空冷藏保鲜,每天对试验样本进行开包抽样、观察其保鲜率来确定该方法的保鲜时间,并将保鲜成功的杨梅上市销售。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针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技术可靠性、产品经济效益,以及技术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室内筛选,得到一果蝇引诱物,并对其进行田间引诱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在杨梅逐渐成熟至干枯过程中,杨梅甜度先增加后减少,反光率越来越低,果蝇引诱物的引诱效果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品种结构,筛选适合宁波市发展种植的杨梅栽培品种,对从全国主要产区引种的10个杨梅主栽品种,进行连续3年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观察记载和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树冠空间体积、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葡萄糖含量、花青苷含量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慈荠树势较强、产量高、果实品质优,综合性状最优,得分23.348,系统聚类分析时单独聚为1类;乌紫杨梅、晚稻杨梅、炭梅、东魁综合性状较优,得分分别为21.590、20.120、18.966、18.387,系统聚类分析时与荸荠种聚为1类;其余品种聚为1类。综合考虑,慈荠可作为宁波市荸荠种杨梅的更新品种;乌紫杨梅、晚稻杨梅、东魁和炭梅在市场认可条件下,可作为主栽品种或适量栽培;粉红种和水晶杨梅果实特色鲜明,可作为搭配品种;其他品种,在当地当前栽培条件下,不建议引种。  相似文献   
9.
以靖州的传统品种木洞光叶和木洞大叶杨梅为对照,比较引进的早佳、早荠蜜梅、晚荠蜜梅、黑晶、荸荠种、东魁6个品种的叶片形态、果实品质、成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对品种叶片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早佳与木洞光叶杨梅聚为一类,但早佳成熟期提早约7 d,表现出较好的早熟特性,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荸荠种具有核小、可食率高等特点,在靖州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东魁果大、商品性佳,其株产和售价是当地传统品种的1.96~1.98倍和2.67~3.48倍,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营养钵栽培2年生东魁杨梅小苗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研究多效唑对东魁杨梅新梢、根系生长等形态学指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探索多效唑与杨梅树体早衰的关系。结果表明,土施多效唑可以减少秋梢抽发,并显著抑制树体和秋梢的生长,其中以土施多效唑6 g·m-2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施用多效唑后枝叶黄化枯死现象明显加重,根系腐烂率显著增高,土施12 g·m-2多效唑的秋梢发病率达26.7%,须根烂根率达到84.2%;施用多效唑后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显著提高,且随多效唑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杨梅土施多效唑抑制秋梢抽发和根系生长,导致生长衰退、根系坏死腐烂,最终叶片脱落、杨梅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