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413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136篇
  71篇
综合类   1579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67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4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剪取茶条槭当年生枝条的带顶芽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以0.1%HgCl_2分别消毒4、10 min最好;茶条槭当年生带芽茎段增殖培养基MS+TDZ 1.0 mg/L+NAA 0.2 mg/L上培养,增殖效果最好,生长良好,且兼顾了增殖与生根,缩短了培养周期。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珍珠岩∶园土=1∶3基质中,植株生长健壮,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
油茶采穗圃树体截干对穗条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春梢穗条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树体指数顺序依次为长林40号(1.18),长林27号(1.15),长林55号(1.05),长林23(1.03),长林21(1.02),长林3号(0.93),长林4(0.92),长林18(0.88),长林53(0.86);树体截干提高了穗条腋芽数量,截干初期腋芽萌发率较高,截干后期穗条性状与CK间的差距缩小;良种间长林4号和55号以截干90 cm为宜,长林18号和23号以截干130 cm为宜。截干初期穗粗对于芽位萌发的影响较强,截干后期则主要受到穗长的影响。综上所述,截干促进了油茶穗条性状的提高,在树形结构间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树体结构采取合理的截干措施,同时对截干后树体应采取合理的修剪,维持树体穗条性状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和青海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春季流行传播路线、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生殖模式,明确春季流行期两省小麦条锈菌的传播关系及菌源交流规律,进而为两省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确定越夏初始菌源来源和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条锈病常发生的地区作为调查和研究区域。甘肃省4个试验点:陇南市文县、陇东平凉市崆峒区、中部麦区定西市临洮县、临夏州临夏县;青海省2个试验点:西宁市城北区、海东市互助县。2017年秋季,在甘肃和青海省6个试验点内根据当地小麦播种适期依次种植82份变异观察圃材料。2018年4—8月,对试验点82份变异观察圃材料进行田间病害调查,并采集到551份小麦条锈菌标样,使用15对引物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利用GenAlEx和POPPR v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不显著的rbarD值表示连锁平衡,用于推断群体是否发生有性重组。【结果】82份变异观察圃材料在甘肃地区发病比青海地区严重。1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1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位点为2—12个。551份样本克隆矫正后,共鉴定出505个多位点基因型(MLG),其中仅有32个MLG被克隆并进行了2—6次重新采样。甘肃和青海群体总的基因型多样性(G=0.917)较高,其中,甘肃平凉群体的最高,青海互助群体次之,甘肃临洮群体最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变异主要在各群体内部个体之间。春季流行期,菌源在各群体之间交流频繁,青海东部(互助和西宁)群体与甘肃(平凉和临夏)群体之间的基因流高于青海(互助和西宁)群体与甘肃文县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最小时空网络图(MSN)和非参数主成分分析(DAPC)表明青海互助和西宁的群体与来自于甘肃平凉和临夏的群体之间菌源关系最密切,差异最小;与临洮群体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且临洮群体相对独立;文县群体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最大。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甘肃文县、临夏和青海西宁群体存在不显著的rbarD值表示连锁平衡,是有性生殖群体,其中文县群体(rbarD=0.0139,P=0.186)显示出明显的有性重组特征。【结论】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期,甘肃地区与青海东部地区的传播路线以甘肃平凉、临夏到青海的传播为主,甘肃文县到青海的传播为辅。甘肃文县、临夏和青海西宁3个群体存在有性生殖现象,对甘肃、青海地区条锈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使用RT-PCR方法从吉林省疑似感染胡葱黄条病毒(Shallot yellow stripe virus,SYSV)的分蘖洋葱(毛葱)叶片中获得了SYSV吉林毛葱分离物SYSV-JL(MN607702)的全基因组序列。SYSV-JL的全长序列为10?427 nt,与GenBank已登录的3条SYSV全长或近全长序列在多个基因上保持着较高的序列一致性,但在P1基因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低,分别为69.5%~84.2%和60.9%~76.9%,进一步通过变异分析发现,P1基因包含369个变异位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高变异特征。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SYSV分离物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SYSV-JL分离物与多个中国分离物系统发育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6.
贺佳飞   《云南林业》2021,(1):24-27
日前,省林草局制定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林下经济干亿元产业发展目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在不对现有森林、林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鼓励各地优先在商品林、核桃等退耕还林地中发展林下经济,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地综合效益,进一步科学布局林下种植、养殖、采集、休闲等产业的区划。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条锈菌高感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0、-45、-40、-35、-30、-25、-20℃7个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离体处理后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35~-20℃低温下,条锈菌夏孢子可存活10 d,接种寄主小麦后病叶率2.36%~74.39%,平均严重度0.13%~4.21%;-40℃下可存活8 d,病叶率1.23%~2.78%,平均严重度0.01%~0.29%;-50℃下可存活6 d,病叶率1.04%~1.39%,平均严重度0.01%~0.17%。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夏孢子致病力逐渐下降。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夏孢子离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致病力亦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红锥不同类型穗条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大量的红锥扦插繁殖穗条,探索较为完备的红锥采穗圃营建技术,开展了不同类型扦插穗条、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对红锥穗条生根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红锥穗条生根率优于其他类型穗条,且以400 mg/L ABT生根促进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病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2014—2017年,先后对16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的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评价其抗病性。结果发现,所有供试品种均表现感病,川农10号等5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现有对于沉水樟扦插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穗条规格、促生根剂处理、扦插基质成分等因素开展沉水樟的扦插育苗效果研究,其中,穗条规格主要选取穗条剪取的部位、长度、切口型和径级等因素,促生根剂处理方式中主要选取促生根剂类型、浓度、浸泡时间等因素。结果表明,沉水樟扦插选取穗条规格的最优组合是剪取上部当年生6~10cm长,径级为0.5~0.7cm的穗条,双削方式剪切后扦插;促生根剂采用浓度为100mg·L-1的ABT-1#浸泡16h的扦插效果最佳;扦插基质的选择泥炭土优于其他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