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84篇
  87篇
综合类   714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将2株雷公藤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NS33与Penicillium steckii NS6、2株内生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 sp LG3与Serratia marcescens LY1及其组合分别与雷公藤细胞悬浮共培养,对不同培养体系内雷公藤细胞的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共培养前期,与对照相比,接种单一内生菌株提高了细胞的干重,其中菌株NS6的促生效果最明显;而在共培养后期,无论是单一内生菌还是混合内生菌均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和菌株组合处理的培养液p H值有明显的升高,而内生细菌LY1则明显降低了培养液的p H值,其具有产酸性。另外,当雷公藤细胞同混合菌株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总糖消耗量是最大的,而接种单独菌株时则对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接种内生菌会影响雷公藤细胞的POD、CAT及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接种单独菌株会更加提升POD与CAT的活性,而细胞MDA含量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4种柳树叶片表面易去除与难去除颗粒物滞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柳树叶片表面滞纳易去除和难去除颗粒物的质量及粒径分布差异,评价不同种柳树对颗粒物的滞纳特征,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树木叶片滞纳大气颗粒物的定量评估精度及合理利用柳树进行城市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苗圃中3年生旱柳、龙爪柳、垂柳和蒿柳为研究对象,于雨后第7天(降雨量为36 mm)采集树叶样品,经泡洗得到易去除颗粒物,再对叶片进行刷洗和超声波清洗获得难去除颗粒物,称洗脱颗粒物干质量,测定粒径分布,计算易去除(ERP)、难去除(DRP)和总颗粒物(TRP)中各径级颗粒物质量和滞尘效率。【结果】不同柳树叶面的TRP和ERP滞纳量差异显著,其中ERP滞纳量占TRP滞纳量的比例为30%~50%;不同树种间,龙爪柳的ERP滞纳量最高,蒿柳的TRP和DRP滞纳量最高;在ERP和DRP不同粒径质量百分比方面,旱柳中粒径小于10μm颗粒物的比例均最高,蒿柳中10~100μm粒径颗粒物的比例最高;ERP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为蒿柳(34.98μm)龙爪柳(33.89μm)垂柳(31.52μm)旱柳(27.81μm),DRP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为龙爪柳(40.18μm)蒿柳(35.34μm)垂柳(29.27μm)旱柳(28.25μm);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绝对滞纳量,龙爪柳叶片对各径级ERP滞纳量均最高,蒿柳叶片对粒径大于10μm的DRP滞纳量最高,旱柳叶片对粒径小于10μm的DRP滞纳量均最高;蒿柳叶片对粒径大于10μm的TRP和DRP滞尘效率最高,旱柳叶片对粒径小于10μm的TRP和DRP滞尘效率最高,龙爪柳叶片对ERP的滞尘效率最高。【结论】4种柳树叶面难去除颗粒物滞纳量占50%以上。龙爪柳叶面滞纳的颗粒物更新最快,旱柳和垂柳叶面能持久固定小粒径颗粒物,蒿柳叶面对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滞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Wernjcke等人(1976)将烟草花药放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比琼脂培养基中更高的再生植株。其后很多人相继用水稻、油菜、大麦和小麦等的花药进行了悬浮培养试验,从而确认这种悬浮培养比琼脂培养能诱导更多的愈伤组织。然而,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花药进行悬浮培养时虽然能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但是从愈伤  相似文献   
4.
桑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3,19(3):135-138
采用继代培养三个月后的桑子叶悬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桑悬浮细胞在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中,酶解获得产量高、活力强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K8p(附加6—BA、NAA、2,4—D、LH)液体培养基中,再生细胞经多次分裂,得到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再通过增殖继代培养,获得浅黄色、具有明显颗粒结构的愈伤组织,转至各种激素含量的MSB固体培养基中,尚未获得绿苗分化。  相似文献   
5.
供试药剂:70%锐胜可分散性种子处理剂、MAX悬浮种衣剂,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35%多克福种衣剂,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产。试验于2003、2004年设在黑龙江省嫩江农场科研站1号地。土壤为淋溶黑钙土,有机质含量5%,pH值6.8。前茬小麦,秋整地,深松1遍,轻耙2遍,秋起垄。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5号,种植密度每公顷38万株。  相似文献   
6.
 选用四川省地方品种‘竹根姜’的茎尖组织建立了体细胞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悬浮培养获得了姜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干质量受pH影响。接种量和AgNO3 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都有影响:最佳接种量为1.0% , 最适AgNO3浓度为6.0 mg·L - 1。胚性细胞悬浮系增殖后, 接种到前期筛选的成熟分化培养基上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香蕉分生小球体途径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7 个香蕉品种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均获得了分生小球体(meristematic globules) 。分生小球体的诱导率因基因组型和品种而异, 为15 %~81 % , 分生小球体的特点及开始出现的时间也受基因组型和品种的影响。以分生小球体为起始材料, 建立了‘广东2 号’、‘华农7 号’及‘河口龙牙’3 个品种的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得了前两个品种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徐舶  高霞  石凤翎  崔楠  乌日娜 《草业科学》2018,35(5):1090-1097
花药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构建是单倍体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Hulunbeier’)进行了花药组织培养研究并建立了花药组培再生体系。结果显示,液体悬浮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适合呼伦贝尔黄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的培养,其愈伤形成的培养条件为B5培养基+0.5 mg·L~(-1) 2,4-D+0.25 mg·L~(-1) 6-BA+0.4mg·L~(-1) NAA+3.0mg·L~(-1) KT;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1) 2,4-D+0.5mg·L~(-1) 6-BA+2%蔗糖+0.7%琼脂;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1) NAA+2%蔗糖+0.7%琼脂;获得的再生植株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单倍体比例高达27%。  相似文献   
9.
以柴胡皂苷d(SSd)为检测指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建立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50mm×2.1mm,1.7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SSd谱图,分析相关文献数据对照。结果表明:在UPLC/Q-TOF-MS检测下,狭叶柴胡悬浮细胞、细胞发酵液及愈伤组织在洗脱时间为11.22、11.19及11.17min时均与标准品SSd(11.12min)有相同的裂解碎片,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中均含有活性成分SSd。相比传统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且灵敏度好,适用于柴胡组织培养物中活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藜麦由于其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但目前市场上藜麦的收获装备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且特别针对藜麦脱出物物料特性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实现藜麦收割后脱出物中瘪谷、带壳藜谷、茎秆及颖壳等夹杂物的有效分离,提高设备分离、清选性能,本文分别对藜麦脱出物含水率、密度、休止角与悬浮速度等物料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得到了藜麦脱出物的基本特性参数,为深入研究藜麦脱出物的分离机理及进一步完善联合收割机分离清选性能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