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海口市琼山气象站1962~2011年间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以下简称11~4月)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海口市11~4月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探讨海口市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海口市11~4月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33℃/10a(P<0.01),1963年发生突变;各月平均气温均呈正趋势变化;(2)11~4月总降水量存在不明显的下降趋势,趋势率为-15.6 mm/10a(P>0.1),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各月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变率大;(3)11~4月总日照时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趋势率为-48.7 h/10a(P<0.01),2001年发生突变;各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容易造成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充分,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影响农作物产量;(4)温度上升明显,干燥度增大,气候暖干化,加大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气候的变化导致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农作物产生正负效应,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将对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合理应对气候变化,趋利避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恩苓 《国土绿化》2014,(12):10-13
旱区是指包括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在内的所有区域,依据国家气候中心利用我国2400个气象站,近30年(198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计算出的干燥度指数而划分,将干燥度指数大于1.5的区域确定为旱区。我国旱区分布在东北西部、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分界线大致东起海拉尔、齐齐哈尔,经燕山、太行山、陕北、甘宁南部。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西省39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形特征,将山西省分为6个气候敏感区,采用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值来计算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IDW插值法生成山西省干燥度的分布图,并分析了近50 a山西省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 山西省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2.21,属于半干旱区;干燥度空间分布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南北差异显著。整体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较为干旱,干燥度指数为2.36,东部南部则较为湿润,干燥度指数为1.93;由于降水和蒸散都呈下降趋势,因此,近50 a山西省干燥度指数虽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仅为0.04·10a-1,干旱化趋势并不显著;(2) 近50 a来,除山西省北部地区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外,其它地区干旱状况均呈增加趋势;(3) 干燥度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干燥异常,夏秋则较为湿润。总体而言,气候变暖虽未加剧山西省的干燥程度,但暖干化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2011年干辣椒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通 《辣椒杂志》2011,(2):39-39,43
2008—2009年国内干辣椒价格比较低,新发地市场在2009年3月份时,干朝天椒的批发价在6.6~7.0元/kg,农户种植辣椒的收益极低,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导致2009年秋季的辣椒总产量大幅下降,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2009年的秋冬季,干辣椒的价格上涨到15.0~19.0元/kg,比上一年同期上涨了160%左右。一些人认为是炒作导致干辣椒价格的上涨,其实它的本质是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的影响,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农产品生产、供求关系及价格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将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最终得到变化趋势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宜良县1960~2010年的年降水量和小型蒸发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干燥度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近51年宜良县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 2010年宜良县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逐年减小,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减少,可利用水资源较少.宜良县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蒸发主要集中在3~9月,其中3~5月降雨量较少,而蒸发对水的消耗比较明显,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春旱;10 ~11月蒸发对水的消耗比较小,而这个阶段降水也比较少,也容易发生秋旱.  相似文献   
8.
中亚与新疆绿洲农业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实地考查和调研,应用“水热做图分析及干燥度法(K、K′值)]综合研究体系”,对中亚与新疆绿洲农区的形成条件、水热配合、分布类型及其对绿洲农业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初步将研究区分为2大类4小类,即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和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4小类包括:① 中亚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② 新疆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③ 中亚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④ 新疆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不同类型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环境和社会资源等的差异,给绿洲农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① 灌溉模式。在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合理灌溉的基础上,中亚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应充分利用雨季降水,实施节水灌溉;而新疆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中亚与新疆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则更需强调节水灌溉。② 棉花生产。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适合植棉;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气温较高,也适合植棉,但需要配套的栽培技术,海拔较高、纬度偏北区域则不能植棉。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气候变化趋势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利用塔里木盆地南、北缘17个典型绿洲气象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近50年潜在蒸散量,定义了地表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潜在蒸散量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南缘递减速度比北缘快;干燥度指数也均在波动中呈缓慢减小趋势,其中南缘干燥度指数递减速度比北缘快;总之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有缓慢向暖湿转化的迹象,这对气候极端干燥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大幅度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气候变化过程与机理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差异性,选取中国西北地区(80°E~115°E,32°N~50°N)1961-2004年14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风速、水汽压、温度等资料,根据Penman公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并根据其与降水的关系建立了干燥度指数。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方法,根据上述多种物理量进行西北地区内部的气候区划,寻找不同的区域异常中心。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的方法,对各异常区域中心的干燥度序列进行分析。最后对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多时间尺度的相关分析,并从大气环流异常的角度解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