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06篇
  免费   1532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林业   1585篇
农学   2486篇
基础科学   1545篇
  1920篇
综合类   16864篇
农作物   2067篇
水产渔业   1223篇
畜牧兽医   8176篇
园艺   2805篇
植物保护   43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56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887篇
  2015年   1145篇
  2014年   2125篇
  2013年   2004篇
  2012年   2829篇
  2011年   2991篇
  2010年   2479篇
  2009年   2626篇
  2008年   3328篇
  2007年   2345篇
  2006年   2196篇
  2005年   2008篇
  2004年   1170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770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7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含量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供依据。6个组合的共同亲本为高脂肪含量的普通型大果品种豫花15号,其他6个基础亲本为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植物学类型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式有所不同,6个组合分别符合无主基因模型、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3种遗传模式。各种遗传效应的估计值也各不相同,主基因遗传力从32%到80%,说明不同杂交组合中,控制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差异及其重组和分离方式不同。高脂肪含量双亲杂交后代的高脂肪含量个体较多,但主基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早代实施表型选择;双亲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后代脂肪含量变异幅度更大,能够选择到不同脂肪含量的类型。本研究也表明,巢式组合具有较丰富的脂肪含量变异类型,揭示出脂肪含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和多基因调控的特点,为较全面地了解脂肪含量的遗传提供了基础。该巢式群体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脂肪含量的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饲料中莫昔克丁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后,通过HLB 6cc SPE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 4.8)(取醋酸铵7.7 g,加水400 mL溶解后,用冰醋酸调节pH至4.8)-乙腈(400:6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2 nm;柱温50℃;流速为2.5 mL/min.[结果]莫昔克丁在5~10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检出限为0.5 mg/kg,定量限为1.0 mg/kg.样品在定量限1倍、2倍、10倍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5.0%~105.2%,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日间和日内变异系数均低于15%.[结论]该试验建立的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饲料中莫昔克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真菌,能够与大部分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其在依靠共生网络维系自身生长的同时,也能为植物提供大量所需养分、水分,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探究在施加外源有机磷的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油茶的合理施肥和菌根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油茶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施加有机磷和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测定油茶幼苗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①在8月和12月2个收获期,油茶根系中AM真菌侵染率为33.33%~67.00%;②施加有机磷对未接种AM真菌油茶幼苗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影响,而对菌根化油茶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③接种AM真菌和施有机磷(AP)油茶的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8.56%、69.99%、45.23%、29.77%;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和施加有机磷可以提高2个收获期(8月、12月)油茶的叶绿素a含量(32.69%、44.73%)、叶绿素b含量(3.26%、66.67%)、类胡萝卜素含量(156.01%、6.67%)、净光合速率(41.87%、39.62%)、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54.5%、46.15%)、PSⅡ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9.38%、6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27.27%、44.73%),从而提升了油茶幼苗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结论]在土壤灭菌的条件下,施加有机磷对未菌根化油茶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表明油茶植株本身难以直接吸收外源有机磷;在有机磷和AM真菌配施下,促进了油茶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了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结果为集约化经营油茶土壤中有机磷高效利用的微生物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50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化前后薯块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并计算生化甜度,再与食味评价的甜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鲜薯和熟化薯中均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生鲜薯中蔗糖含量最高;而熟化薯块中,麦芽糖含量大幅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低主要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熟化薯生化甜度与食味甜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97),因此选择熟化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作为自变量,食味甜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选择R2最大(0.938)时拟合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较好,因变量对自变量的解释度较高.熟化薯可溶性总糖组分对甜度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果糖>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其中果糖和麦芽糖2种组分对甜度的贡献超过60%,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作为反映甘薯甜度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晚松盆栽苗为供试材料,从抗大气环境中SO2污染方面对晚松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晚松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晚松叶绿素a、b对模拟SO2污染反应敏感,叶绿素b所受伤害大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较不敏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从而使其在SO2污染胁迫较轻(10 mmol/L)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6.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波长范围1100~2500 nm),配合小样品杯,扫描和采集自然干燥籽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液相色谱(HPLC)结合标准曲线法测定试验材料的蔗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2,均方差为0.383。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和化学值的决定系数达0.94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蔗糖含量,可以高效地测定杂交早期世代的单株花生蔗糖含量。利用该模型在“吉花02-1-4×中花26”杂交后代中发掘出6份含糖量7%以上、油酸78%以上、含油量48%以下,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食用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为富硒玉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环境中48块样地土壤及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的硒含量,分析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土壤平均硒含量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与土壤平均硒含量的比值为0.196 3~0.201 6,玉米对土壤硒的吸收稳定。【结论】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在发展富硒玉米时,选择硒含量较高土壤种植玉米,以保证玉米产品的高硒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剖面盐分变化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常规滴灌(CI)和膜下滴灌(FI)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剖面Ca2+、Mg2+、Na+、K+、SAR和K+/N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水后CI和FI处理0-60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显著降低;降雨后CI处理0~20 cm土层土壤Na+浓度、SAR和20-60cm土层土壤Mg2+浓度显著降低;水分重分布过程中,0~20 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表现出CI>FI处理,而K+/Na+则表现出CI相似文献   
9.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龄级沙冬青反射光谱,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其原始光谱、一二阶微分谱特征差异波段选取分析;将冠层原始及其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相关性的大小理解沙冬青的生长状况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沙冬青原始光谱曲线趋势较接近,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幼龄沙冬青反射率差异较明显;不同龄级微分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幼龄峰值起伏变化显著,极大峰值位于719 nm处,主要受幼龄沙冬青长势的影响;2)通过分析得出马氏距离法对不同龄级沙冬青光谱差异显著波段的选择具有显著性,且所选择波段均为光谱特征波段;3)冠层光谱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龄级与叶绿素的敏感波长均为<74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说明可见光波段属于沙冬青叶绿素光谱反应的敏感波;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导数处理的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的相关性更高,且相关性大的波段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法提取小米谷糠蛋白,对小米谷糠进行脱胶、脱脂处理,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从5种蛋白酶中筛选最适酶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的添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浸提pH值,得出对谷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米谷糠蛋白的最佳提取率对应的工艺条件如下:添加0.7%碱性蛋白酶,调节pH值为9,于50℃提取1.8 h,提取率为72.29%.由此可见,用碱性蛋白酶提取谷糠蛋白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