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9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林业   669篇
农学   1052篇
基础科学   202篇
  659篇
综合类   5662篇
农作物   664篇
水产渔业   422篇
畜牧兽医   2487篇
园艺   920篇
植物保护   3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844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香真菌GS—1为分离自构树枯枝的一株丛赤壳Nectria cinnabarina,该菌株产生浓郁的香味,其挥发性物质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菌机制、挥发性物质化学组分及菌株生长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动态规律,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GS—1菌株挥发性物质对灰葡萄孢菌丝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HS—SPME法萃取产香真菌GS—1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进行挥发性物质释放时间规律的测定和组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出现皱缩、畸形、顶端尖细等现象,同时细胞质含量减少且空腔增多。菌株GS—1挥发性物质释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略降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第12 d达到最大峰值。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34个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18个组分,主要组分为[3S—(3α,3aβ,5α)]—1,2,3,3a,4,5,6,7—八氢—αα,3,8—四甲基—5—薁甲醇、表荜澄茄油烯醇和α—广藿香烯,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34.22%、10.70%和5.60%。这些结果为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油菜素内酯(BR)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R及其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著增高,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降低番茄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番茄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提高番茄各层花序的坐果率,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对番茄前期生长、生理指标优化、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的加成效应不明显。综上,BR配施外源钙处理的效果不显著,适宜浓度的BR可以单独在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上应用,以提高番茄的抗逆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盐碱胁迫对乌桕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以1年生乌桕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施用50mmol·L-1、100mmol·L-1、150mmol·L-1、200mmol·L-1、250mmol·L-1的Na2CO3溶液进行处理,21d后检测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可溶性蛋白、总抗氧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0mmol·L-1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总抗氧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50mmol·L-1处理的总抗氧化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50mmol·L-1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值最高,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值50mmol·L-1处理的最高为0.78,在超过150mmol·L-1处理时迅速下降.由此可见,乌桕幼苗能耐受150mmol·L-1的Na2CO3溶液盐碱胁迫.  相似文献   
4.
低氮胁迫下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氮代谢与物质生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氮高效品种‘正红311’和氮低效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水培研究低氮胁迫下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氮代谢与物质生产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地上部、根系和单株干物质与氮积累量及根系氮吸收效率均显著下降,但‘正红311’的各指标降幅均低于‘先玉508’;根冠比、根冠氮分配比和根系氮物质生产力均显著升高,但‘正红311’根冠比、根冠氮分配比的增幅均低于‘先玉508’,而根系氮物质生产力的增幅较‘先玉508’更高。氮高效品种‘正红311’的NR、GS、GDH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氮低效品种‘先玉508’,且对低氮胁迫响应更高效,使得其根系氮吸收效率和物质生产能力显著高于‘先玉508’,而根冠比和根冠氮分配比显著低于‘先玉508’,有效地维持地上部与根系的干物质与氮的协调分配,保证其物质生产与氮积累,提高其对低氮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氮高效品种在肥沃地区种植可减少氮肥施用,发挥其氮高效特性,而在丘陵地区推广则有利于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传统(热和机械)加工技术和相对新的(非热)加工技术对水果的风味物质和活性成分影响不同,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功率和浓度等.水果加工可延长保质期,改善质地、风味和食用性.然而,加工也会导致食品的物理化学、感官和营养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并且产生大量废弃物.因此研究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加工工艺和不同水果加工技术对产品质量和功能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配方的穗肥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等品种糯稻的产量、养分积累、品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和比例、特征香气等的影响.设2个处理:不施新型穗肥对照(CK);施新型穗肥.结果表明,经过香糯稻专用缓释穗肥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的产量分别增加0.55、0.75、0.72 t/hm2;皖稻68的Fe含量增加0.11 mg/kg,特糯2072的Ca、Zn含量分别增加0.22、0.09 mg/kg,嘉糯65的Mg、Cu含量分别增加0.76、0.05 mg/kg;皖稻68、特糯2072的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8.3百分点、7.7百分点,特糯2072的VB2含量增加0.57 mg/kg,嘉糯65的整精米率增加7.2百分点,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增加5.4百分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香糯米的特征香气物质成分中,增加了2-己基-1-癸醇、2-辛基-1-癸醇、2-庚酮、3-十五酮、苯甲酮、苯并噻唑、癸基辛基醚和乙酸乙酯,其他特征香气物质的增加幅度为0.21~10.25百分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对致病菌的感染率降低幅度为16.00%~32.00%.综上,新型穗肥可以有效地增加糯稻生物量,提高糯稻品质,适度增强糯稻对病害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疆主栽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和引起裂果生理原因,分析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为生产过程中降低裂果发生率生产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无核白、无核紫、无核白鸡心、新郁等12个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期浸水诱导裂果,对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裂果特性,通过石蜡切片测定果皮细胞结构特征,测定果皮强度、果胶、原果胶、纤维素等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及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水24 h裂果率分布在0~80%,12个品种可以分成4个裂果特性差异类群,其中极易裂果类群包括里扎玛特1个品种,易裂果类群包括新郁、无核白2个品种;较易裂果品种包括火州黑玉、新雅、无核白鸡心、无核紫4个品种,耐裂果类群包括红地球、京亚、夏黑、维多利亚、火焰无核5个品种。【结论】 果皮角质层完整性,果皮、亚果皮细胞大小和排列紧密度与果实易裂程度密切相关;水溶性果胶含量、水溶性果胶与原果胶比值与鲜食葡萄品种易裂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皮强度、纤维素含量均与鲜食葡萄品种易裂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连作对马铃薯酚酸类自毒物质及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酚酸类自毒物质及真菌群落的影响,通过收集不同连作季(1季、3季、5季)马铃薯根际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酸类物质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真菌ITS序列,结果表明:(1)连作土壤中检测出丁香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连作增强后,pH不断下降,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含量不断增加,丁香酸、香豆酸在连作3季后含量最高。(2)连作3季及5季根际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及丰度均显著高于连作1季,子囊菌门为连作土壤的优势菌门;节丛孢属为连作3季的优势菌属,盘菌属为连作5季的优势菌种;对连作土壤进行主成分分析,连作1季与连作3季真菌群落及数量相似,与连作5季差异较大。(3)自毒物质与根际真菌群落存在相关性,丁香酸与琏格霉属,香草酸与盘菌属丰度达极显著正相关;阿魏酸与盘菌属丰度间为显著负相关。因此,连作后根际土壤中自毒物质不断积累,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琏格孢霉、镰刀菌等有害真菌富集。  相似文献   
9.
扦插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然而目前一些优良植物的扦插生根率低,制约着其扦插繁殖技术的长足发展,而探明植物的扦插生根调控机理是提高植物扦插生根率的关键。本文从插穗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及分子学研究三方面对植物扦插生根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解剖学角度对不定根形成的进程和机理进行说明,分析了插穗内含物质与生根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不定根形成和发育的关键分子调控机理。目前植物的扦插生根机理研究已从解剖学、生理学深入到分子学水平,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升植物扦插繁殖技术,以实现植物扦插繁殖的技术创新,提高繁殖数量和质量,适应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小球藻( Chlorella )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 [1] 。作为最早开发的真核微藻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生长快速、结构简单、易工业化集成等显著优点。其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2 μm,呈单生或聚集成群状生长 [2] ,分布广泛,多见于淡水、咸水和土壤中。作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小球藻基因比较稳定,至今未见有关其基因自发突变的报道。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质、维生素、活性代谢产物等多种营养物质而被公认为具有高附加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 [3] 、水产养殖 [4] 、生物能源 [5] 等方面,关于小球藻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 [6] 、分子遗传学 [7] 、代谢机理 [8] 、大规模培养 [9] 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