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以免耕1~10年稻田和免耕3~6年后复耕1次、复耕2次、复耕3次稻田为对象,探索不同免耕年限与复耕次数对稻田土壤容重和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因地制宜推广免耕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无论土壤表层还是下层,免耕土壤容重总是大于翻耕土壤,且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其土壤容重逐渐加重,免耕3年及以后处理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翻耕处理(P<0.05),随着复耕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连续免耕1~5年的田块,免耕栽培处理水稻最高苗和有效穗以及产量均表现为比翻耕栽培处理高,免耕6年处理表现相对平缓稳定,免耕7年及以后分蘖能力和产量明显下降。免耕3~5年后进行复耕处理水稻分蘖能力和产量总是低于对应的免耕4~6年处理,且随着复耕次数的增加差距逐渐扩大,免耕7年处理水稻分蘖能力和产量与免耕6年后进行复耕1次处理基本持平。结论为稻田免耕应以6年内为宜,当稻田连续免耕超过最适年限后,需要进行复耕作业,复耕1次即可。  相似文献   
2.
采矿塌陷区农田复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塌陷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要原因之一。塌陷区复耕可保护耕地和环境,增加矿区供给。塌陷后种植条件恶化程度与塌陷深度和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等有关,可分为常年积水、雨季积水、短期局部积水、渗漏干旱四个类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修整渠道、整平耕地,建圩,造田(挖沟、塘取土、或填河泥、煤矸石、粉煤灰后复土),修建塌陷区水库,改变种植制度等复耕技术,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苜蓿复耕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工业废弃地采用苜蓿进行复耕,测定不同种植方式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形态及胡敏酸的光学特性,比较分析认为:复耕利用苜蓿是恢复地力的有效途径,但苜蓿种植年限以10~15年内改种大田作物较佳。试验研究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黄绵土的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并促进了土壤的熟化;苜蓿地的腐殖质结合形态均为松结态>稳结态;苜蓿种植5~15年的3个阶段有机碳、腐殖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逐渐呈递增趋势,种植苜蓿的土壤HA/FA比值大于1;苜蓿种植年限在5~15年间,土壤胡敏酸向着分子量增大、芳化度提高、结构复杂的方向演化,而种植20年后,胡敏酸品质则向相反方向演化,并与撂荒地相似。  相似文献   
4.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市33933.33公顷耕地红线,就需要对违章用地现状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恢复耕作提出科学的验收标准,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拓法的基本理论,以北川县损毁土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地震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损毁土地的复耕适宜性综合关联度,结果表明总关联度最大值为0.11,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与实际相符,并且评价等级的与绝对性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表明了可拓法用于损毁土地复耕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0,(16):55-55
江苏省新沂市高流镇读者渠某来电:村里一荒地被取土,村小组长答应让我开挖鱼塘,费时三十个工。养鱼4年后,村小组要求我将该鱼塘复耕、填平,村小组长答应复耕后给我种,种水稻1年后,村里在田上种了树。请问:我能否要求复耕补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其驱动机制,旨在为有效遏制耕地季节性撂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Landsat和Sentinel-2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区及陈仓区的部分区域2000-2020年耕地季节性(7-10月)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2000-2020年陕西关中西部耕地撂荒可以明显地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2年为快速增加阶段,耕地季节性撂荒呈现快速扩大趋势,撂荒率和撂荒面积分别由9.58%,16 578.83 hm2上升到了的55.85%,96 699.52 hm2;2002-2013年为波动升高阶段,耕地经历了短暂复耕又撂荒的过程,2013年耕地撂荒率和撂荒面积均攀升到了最高点,分别为63.10%,109 256.78 hm2;2013年之后为缓慢复耕阶段,耕地季节性撂荒面积逐年减少,到2020年撂荒率和撂荒面积分别为18.22%,31 554.94 hm2,撂荒面积较2013年减少约70 000 hm2,但撂荒地面积仍高于2000年。从空间分布来看,2000-2020年陕西关中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面积的增加呈现由研究区周边向中心靠拢的趋势,撂荒地复耕面积的变化则相反,这与研究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渭河、西部是千河的地貌分布有关,越靠近边缘,交通、灌溉条件越差,越易于更早撂荒。【结论】探明了陕西关中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与经济发展、政策制度和自然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隆化县2002年至2006年启动退耕还林项目,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1.9万亩。从树种上看,栽植的树种有落叶松、杨树、山杏和部分果树品种,其中,山杏面积16.5万亩,占总退耕面积的50%以上;从坡度看,10度至40度坡不等;从土壤肥力上看,亩产100公斤、250公斤、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煤矿大面积开采所产生的地面塌陷等不良影响,恢复地面原有的地貌和使用功能,改善矿区内的生态环境,分析研究了目前治理地面塌陷的措施方法。针对黄河下游沿岸的煤矿塌陷区提出了利用黄河泥沙放淤造田复耕的治理思路,根据工程特点分析比较了管道水力输送、皮带机运输、公路运输3种常用输送方式的优缺点。以巨野煤矿为例进行了工程实际应用,通过对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最终达到煤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正>建瓯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武夷山静止峰的影响,山区特殊地形,极易诱发洪涝和山洪等自然灾害。今年"6·20"特大洪灾,我市农田、果园水毁惨重,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