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7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含有外源基因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龟(简称:转基因唐鱼)和同胞家系中不含有外源基因唐鱼(简称:非转基因唐鱼)肌肉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唐鱼,粗脂肪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唐鱼,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基因唐鱼和非...  相似文献   
2.
玻璃鱼箱里游动着两种外表颜色不同的唐鱼,一种是自然界里的唐鱼,体色较暗淡;另一种是转基因唐鱼,体呈亮红色,煞是好看。这是记者最近在珠江水产研究所生物技术室里看到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法生物毒性测试研究重金属(铜和镉)、多环芳烃(菲和萘)及有机农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3类物质对唐鱼的急性毒性,详细描述中毒症状并进行了安全质量浓度评价.结果表明,铜和镉对唐鱼的96h的LC50分别为0.054和4.610mg/L,其中铜属于极高毒物质,镉属于高毒物质,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和0.461...  相似文献   
4.
唐鱼全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唐鱼是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通过模拟唐鱼生长繁殖生态环境,实现唐鱼全人工繁殖,并对人工孵化、人工育苗、养殖及病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唐鱼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发育过程特征,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鳔一室期、卵黄消失期、尾鳍分化期、背鳍分化期、鳔二室期、背鳍形成期、臀鳍形成期、腹鳍形成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在水温23.0~29.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全长为(2.760±0.002)mm。孵出后3天,巡游模式建立,仔鱼开口摄食;5天仔鱼卵黄耗尽,完全依赖外源营养;9天尾鳍开始分化,12天尾脊索上弯;15~18天,背鳍褶突起明显,鳍条原基出现;18天第二鳔室出现,肌节开始向“W”过渡;臀鳍与背鳍分化;33天,20%的仔鱼可观察到腹鳍条;45天,57.1%仔鱼身体长出鳞片;50~55天,体全长(15.62±1.65)mm,腹膜闭合,身体透明特点消失,进入幼鱼期。77天,部分性成熟较早的个体开始进行繁殖。同时文中讨论了唐鱼胚后发育特点及其保护生物学  相似文献   
6.
何嘉  陈小曲 《水产养殖》2010,31(12):20-20
<正>唐鱼,又名白云金丝鱼、金丝鱼、白云山鱼、红尾鱼。唐鱼属鲤形目,鲤科,亚科,唐鱼属,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狭窄,近代仅分布于广州白云山、花都以及附近的山溪中,目前仅在从化发现自然生活的群体。1988年《中国动物红皮书》确定该动物为国  相似文献   
7.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唐鱼的生物学、养殖学、种质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等,旨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促进观赏渔业的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渔业科技产业》2007,(3):39-39
珠江所继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获得成功之后,最近在转生长激素基因唐鱼的研究中又获得可喜的进展——转基因实验组中出现了超大型的唐鱼个体。  相似文献   
10.
唐鱼最早是1930年,生物学家林书颜等在广州北郊的白云山黄婆洞旅游时,偶然发现的,并加以报道,后来人们称之为白云山金丝鱼,当地人则称它为红尾鱼。因其产自中国,在西方,人们尊称这种鱼为“唐鱼”,目前这一名称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唐鱼为我国特有的品种,仅分布于广东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区溪流中,但日前已难于在自然界中找到其踪迹。由于唐鱼种群小,野外繁殖能力不强,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它所分布区的山林毁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