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对台湾线虫草无性型—黄山被毛孢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定位法获得台湾线虫草的单次生子囊孢子,并对单次生子囊孢子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子实体人工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34株单次生子囊孢子菌株中,14个菌株含有MAT1-1基因,4个菌株含有MAT1-2基因,其余16个菌株同时含有MAT1-1和MAT1-2基因;人工诱导子实体的结果显示,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的菌株可以生长出更多的子实体.提示台湾线虫草的交配类型可能为同宗配合.  相似文献   
2.
侯巨梅  刘铜  左豫虎 《大豆科学》2007,26(6):918-921,929
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大豆疫霉菌单孢后代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以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孢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在单孢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豆疫霉的遗传特征、遗传多样性及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恶疫霉生长速率与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恶疫霉菌株的线性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恶疫霉菌株同宗配合性状在无性和有性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恶疫霉菌株中上述性状的控制因子是纯合的。从试菌株生长速率的遗传情况十分复杂,至少存在3种类型:1.在单孢无性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变异;3.在无性后代和有性后代均发生变异。表明该性状可能由细胞核纯合基因、也可能由细胞核杂合基因、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4.
甜瓜蔓枯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瓜蔓枯病是甘肃白兰瓜的常发病,各瓜区普遍发生,发病率在10~65%。该病的病原菌甜瓜蔓枯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裘维蕃先生描述的A,As一致。分生孢子有单孢、双孢、三孢3种。单孢菌株在培养中菌丝间有结合现象,即病菌有同宗配合现象。此菌的菌丝在5~35℃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在5~38℃间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8~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能很好地萌发;在pH4~9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为pH7;适宜浓度的马粪、蔗糖、瓜叶汁液对分生孢子萌发有刺激作用;白炽光对孢子萌发有利。病株上的菌丝有3种类型:即普通菌丝、大型薄壁菌丝和索状菌丝。在甘肃,索状菌丝是病菌的重要越冬形态和初侵染来源,而子囊座产生很少。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6.
恶疫霉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2个带有不同抗药性标记的恶疫霉菌株配对,培养36 d后诱导其卵孢子萌发,从3760个单卵孢株中,获得50株带有双亲标记的杂交个体。对其中32株杂交个体的生长速率、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卵孢子和游动孢子萌发率、致病力及对高温的耐受力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测试的32株杂交个体在LBA培养基上均能较好地生长,有24株的杂交个体的生长速率介于2亲本之间;在LBA和SL培养基上,大多数杂交个体均能产生较大数量的卵孢子,有37%的杂交个体在SL培养基上产卵孢子能力显著大于双亲,仅有1个杂交个体不产生卵孢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大多数供试杂交个体可以产生较大数量的孢子囊,其中15株杂交个体产孢子囊能力处于双亲之间;被测的杂交个体产生的卵孢子或游动孢子均可以萌发形成有效的单孢株,有22株的杂交个体的卵孢子萌发率大于50%;被测的杂交个体接种在苹果上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有16株杂交个体的致病力显著大于双亲。表明在群体水平上恶疫霉有性杂交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提示同宗配合恶疫霉不同菌株间的有性重组,对该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可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梨果生刺盘孢的2种致病型菌株FJ-85(产生黑点症状)和菌株FJ-11-2(产生坏死斑症状)的子囊孢子单孢培养均可产生正、负2种类型的单孢菌系。正型单孢菌系菌落浅白色,其上形成的子囊孢子再培养,可形成正、负2种类型的单孢菌系;负型单孢菌系菌落深灰色,其上形成的子囊孢子再培养,只形成负型一种单孢菌系。2个菌株的单孢菌系中,负型的比例明显多于正型。2种类型的单孢菌系对峙培养,在菌落内及菌落交界处均可形成子囊壳,而同种类型的单孢菌系对峙培养仅在菌落内产生子囊壳。结果表明同种类型的单孢菌系可同宗配合,而正、负2种类型的单孢菌系还可异宗配合。正型单孢菌系的致病力与原始菌株相近,而负型单孢菌系较原始菌株弱。2个菌株的单孢菌系在翠冠梨上引起的症状差异与其原始菌株相同。研究结果为解析梨果生刺盘孢的有性生殖与致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9.
同宗配合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曾在中国被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 《植物病理学报》2002,32(4):347-350
 在1964年分离的84株菌中,有一株从甘肃岷县隆安洋芋马铃薯病薯上分离到的晚疫病菌,不经交配即能在纯培养上长出具有典型的围生雄器和藏卵器的卵孢子。经单孢子囊或单游动孢子分离都证明这一特性能保持下来,说明该菌是同宗配合交配型。致病性试验也证明是标准的晚疫病菌。由此可见,马铃薯晚疫病菌除异宗配合外还存在同宗配合形成卵孢子的这一条途径,虽不普遍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0.
恶疫霉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恶疫霉菌株SB-5和PK-9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和同宗配合等重要生物学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孵孢子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无性和有性单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认为供试恶疫霉菌株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