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1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林业   1324篇
农学   870篇
基础科学   362篇
  821篇
综合类   6142篇
农作物   629篇
水产渔业   351篇
畜牧兽医   1777篇
园艺   644篇
植物保护   67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660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寄主植物和寄主相关的化学线索在寄生蜂的寄主搜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是松树钻蛀性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蛹寄生蜂,为了探究该寄生蜂对其寄主和寄主植物相关化学线索的行为反应,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处理的油松球果(含蛹球果、含空蛹壳的球果、幼虫为害的球果和健康球果)和松枝(含蛹松枝、幼虫为害的松枝、含蛹球果的系统枝、含蛹松枝的系统枝和健康松枝)以及幼虫虫粪(3龄幼虫虫粪、含蛹球果内的幼虫虫粪)挥发物的趋性行为;在开放场中,测定了老熟幼虫爬行痕迹对该寄生蜂搜索行为的影响;利用双选择试验,在培养皿中测定了该寄生蜂对微红梢斑螟茧或蛹浸提液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在嗅觉试验中,含蛹球果、含有空蛹壳的球果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而幼虫为害的球果和健康球果对寄生蜂的行为无明显影响;该寄生蜂对含蛹松枝挥发物表现出明显的正趋性反应,而对幼虫为害的松枝、含蛹球果的系统枝、含蛹松枝的系统枝以及健康松枝则无趋性反应;寄生蜂对含蛹球果中的幼虫虫粪挥发物表现出偏爱性,而对3龄幼虫虫粪无明显反应;在开放场中,老熟幼虫的爬行痕迹对寄生蜂的搜索行为无显著影响;在培养皿中,微红梢斑螟茧的甲醇、二氯甲烷或正己烷浸提液以及蛹的二氯甲烷或正己烷浸提液,不仅能强烈地吸引该寄生蜂,还能明显延长其停留时间。该结果为揭示云南派姬小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化学调控机制以及微红梢斑螟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小麦赤霉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目前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种群的组成、毒素化学型的分布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本研究于2018年采集分离了96株小麦赤霉菌菌株,经TEF1-α基因鉴定,78株为Fusarium asiaticum,18株为F. graminearum,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的优势群体为F. asiaticum;利用特异性片段扩增法鉴定了菌株的毒素化学型,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菌株以3A DON化学型为主,占供试菌株群体的58%,其次为15A DON,占32%,NIV化学型最少,占10%。采用区分浓度法共检测到2株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均为F. asiaticum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Fusarium spp.对戊唑醇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平均值为(0.66± 0.29)μg·mL-1,其敏感性已经下降;其中,F. asiaticumF. graminearum对戊唑醇的EC50均值分别为(0.77± 0.26)μg·mL-1和(0.35 ± 0.08)μg·mL-1,表明F. graminearum群体对戊唑醇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对抗在人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等病原体,可治疗大多数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相似文献   
4.
化学调控对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干旱后棉花化学调控增产稳产的可行性,通过模拟田间干旱,采用裂区设计,探究化学调控下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变化。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副区设置干旱后复水3 d、6 d、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显著提高棉花籽棉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冠层中上部比叶重及各部位平均叶簇倾角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显著降低冠层下部、上部叶面积指数,并随喷施时间的提前效果更显著。化学封顶显著增加冠层中下部比叶重、下部叶面积指数、上部叶面积指数及各部位TC。干旱后复水6 d喷施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棉花SPAD值和比叶重较高,叶面积指数分布均匀,叶片保持直立,冠层整体通风良好,棉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贺媛媛  孙倩倩  郭波莉  张磊 《核农学报》2021,35(7):1565-1573
为明确矿质元素指纹对粉葛产地鉴别的可行性,筛选出鉴别粉葛产地的有效指标,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陕西、湖北、广西3个地域粉葛和土壤样品中B、Na、Mg、P、K、Ca、Mn、Co、Cu、Zn、Rb、Sr、Mo、Cd、Cs、Ba、La、Ce、Pr、Nd、Sm和Ti 22种矿质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地域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除B、Cu元素外,其余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域粉葛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域间粉葛矿质元素含量表现出独有的地理指纹特征,经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Mg、P、Co、Rb和Sr 5种元素,经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整体判别率分别为97.7%和93.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葛中Rb、Sr和Ti元素含量与对应土壤中的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矿质元素指纹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同产地粉葛的鉴别,这为粉葛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应用增效缩节胺(25%DPC水剂,简称DPC+)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大丰、安徽宿松和湖北武汉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化学封顶时期(人工打顶同期、人工打顶后5 d)和封顶剂DPC+剂量(750,1 125,1 500 m L·hm^-2)对麦(油)后直播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21.6 cm和4.8个),中部和上部果枝(尤其是上部果枝)缩短,除个别点次外果节数不受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多与人工打顶相当,低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降水量大的年份有一定程度下降,化学封顶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结论】应用DPC+对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进行化学封顶有较好的可行性,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参数、建立稳发稳长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  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 ~ 20 cm、20 ~ 40 cm和40 ~ 60 cm土壤层的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  结果  (1)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C、N含量差异显著(P < 0.05),P含量部分差异显著;人工林地各土层的C、N含量显著高于草地和农田,且青杨林在0 ~ 20 cm表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5.82、2.17 g/kg。(2)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P < 0.05);0 ~ 60 cm土层中人工林地的C∶N显著低于农田,C∶P和N∶P高于草地和农田(P < 0.05);青杨在0 ~ 20 cm表土层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其他人工林类型高,C∶N、C∶P和N∶P分别为11.99、43.27和3.64。(3)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与全氮相关性最紧密(P < 0.01),全氮与土壤C∶N和N∶P相关性最紧密(P < 0.01),有机碳与土壤C∶P相关性最紧密(P < 0.01)。说明研究区土壤C、N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土壤的C∶N和N∶P主要受全氮的影响,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4)在0 ~ 60 cm土层中,黄土高寒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除青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外,其他退耕植被无显著变化趋势。说明人工林对表层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好。  结论  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且青杨林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最高;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土壤碳不仅是影响土壤肥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也对减缓温室效应有重要意义。因此,土壤碳分析是农业、环境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存在测定效率低、实时性差、有污染等缺点,无法满足现代绿色农业快速测定土壤碳的需求。近年来,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MIR)技术以其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测试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绿色环保和适合批量样品测定的特点,逐渐成为获取土壤碳信息的有效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中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重点论述了该技术在预测土壤碳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并对MIR技术在我国土壤碳定量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MIR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土壤总碳、有机碳、无机碳、炭、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有机碳、惰性有机碳等土壤碳组分的预测,为土壤碳分析提供了快速无损的测定手段,也为绿色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种类杜鹃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为野生杜鹃林土壤养分含量和判断土壤养分限制作用提供依据.以贵州百里杜鹃林区3种优势种马缨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杜鹃林下土壤养分、SMBC、SMBN、SMBP含量不同.迷人杜鹃林的SMBC、SMBN显著高于马缨杜鹃林和露珠杜鹃林,SMBP含量为露珠杜鹃林>迷人杜鹃林>马缨杜鹃林.不同种类杜鹃林下土壤SMBC/SMBP和SMBN/SMBP差异显著,但土壤SMBC/SMBN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种类杜鹃林下土壤SMBC/SMBN具有内稳性;不同种类杜鹃林SMBC/SMBP适合作为根际生态系统限制性营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羊草植物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和化学计量等多个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系统的研究,阐释羊草割草地羊草种群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羊草功能性状对施肥处理较为敏感,但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部分指标敏感程度减弱;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和茎长,茎长成为羊草株高增长的主要因素;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有利于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羊草氮含量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逐渐增加,羊草氮含量与羊草C:N存在高度负相关,施肥(N 10.5 g·m-2+P 5.1 g·m-2)处理下羊草叶片和茎的C:N,羊草个体和叶片C:P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