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澳宝丽食诱剂防治大豆田粘虫等鳞翅目害虫为重点的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澳宝丽食诱剂对大豆田虫粘、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每喷洒过食诱剂的条带(长约15 m)每天诱杀到的虫量分别为粘虫21头、豆蚀叶野螟23头、棉铃虫5头;澳宝丽食诱剂能显著降低植株被害率。[结论]澳宝丽食诱剂对大豆田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采用培养皿生测法测定了丽蚜小蜂对B型烟粉虱各虫态11种可能利它素信息源的寄主搜索和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烟粉虱3龄若虫、4龄若虫和蜜露诱发丽蚜小蜂产生较强烈的搜索行为,并且在近距离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正趋向性和选择性;丽蚜小蜂对1龄若虫、2龄若虫、翅、蜕、若虫血淋巴、若虫表皮和卵的定向选择和搜索行为较弱或没有反应;丽蚜小蜂只对烟粉虱3龄、4龄若虫具较高刺探率,而对蜜露几乎无刺探行为。综合分析认为,烟粉虱3龄、4龄若虫和蜜露中均存在丽蚜小蜂寄主寻找的寄主利它素,并且这种利它素只在近距离内表现出引诱作用;蜜露中的利它素仅在丽蚜小蜂寄主搜索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而无寄主定位作用;烟粉虱3龄和4龄若虫中的利它素则在丽蚜小蜂寄主搜索和寄主定位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观察了白虫小茧蜂的产卵行为,从化学及物理的角度探讨了寄主因素对白虫小茧蜂产卵的影响。这些寄主因素包括寻主利它素、寄主表皮的化学物质,显微结构和柔软性。实验表明:寄主表皮的柔软性是影响该小茧蜂产卵的关键因素。寻主利它素、寄主表皮的化学物质和结构均对产卵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棉蚜及棉花嫩梢不同溶剂提取液对中华通草蛉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受害嫩梢及未受害嫩梢提取液对中华通草蛉幼虫捕食行为无明显影响;棉蚜虫体浆液、棉蚜水提液,均含有很强的利它素活性物质,而棉蚜无水乙醇提取液利它素活性物质含量甚微,中华通草蛉各龄幼虫对棉蚜水提液均表现有明显的滞留和调转行为。  相似文献   
5.
欧晓明 《新农药》2001,(2):21-24,12
昆虫利它素是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领域,其在害虫防治上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本文仅就昆虫利它素的类型、特性、来源、含量变化、作用机制以及在害虫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昆虫利它素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利于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种群监测及高效诱捕的诱芯,2013年分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观测站、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各设置1个样地,对天牛的6种不同信息素诱芯(混合1、混合2、…、混合6)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2014年,根据首年试验结果,在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观测站选择2块云杉(Picea asperata)纯林样地,采用墨天牛属(Monochamus)信息素Monochamol,分别与利它素、植物源挥发物组合成诱芯,每种诱芯设4个重复,空白对照搭载无引诱剂的空白诱芯,对墨天牛属进行诱捕试验。首年试验结果表明,6种诱芯共诱捕到4个属天牛,共93头,包括墨天牛属67头、脊虎天牛属(Xylotrechus)22头、断眼天牛属(Tetropium)3头、花天牛属(Leptrua)1头。只有混合2诱芯具有广谱的诱捕效果,诱捕到了全部4个属天牛,且对各属天牛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P=0.2740.05)。混合4对墨天牛属具有显著的诱捕效果(P=00.05),共诱捕到墨天牛属58头,其中云杉大黑天牛(M.urussori)4头,云杉小黑天牛(M.sutor)12头,云杉花墨天牛(M.saltuarius)42头,且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同属其他2种(P=0.019、0.008)。次年试验结果表明,墨天牛属信息素与植物源挥发物组合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均优于这2种独立诱芯,且显著提升了雄性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P=0.040、0.039)。利它素对墨天牛属信息素诱捕效果未表现出显著影响。由此,在一般性天牛科昆虫调查和种群监测时,推荐使用混合2诱蕊;对于某地区墨天牛属天牛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混合4诱蕊;而对云杉花墨天牛进行监测诱捕时,推荐使用墨天牛属信息素植物源挥发物组合诱芯。  相似文献   
7.
李嘉 《热带作物学报》2012,32(11):77-81
香蕉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是最具破坏力的香蕉(Musa spp.)害虫。信息化合物对香蕉象甲生物学特征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已被应用于其防治。这些信息化合物包括寄主植物挥发物和信息素。本文对香蕉象甲信息化合物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这方面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将推动新的环保高效的香蕉象甲防治手段的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来源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寄主卵表面存在对野蚕黑卵蜂有引诱作用的识别利它素,它主要来源于其寄主野桑蚕雌蛾性附腺中,同时发现在其替代寄主桑蚕雌蛾性附腺中也同样存在具利它素活性的物质。取自桑蚕雌蛾侧输卵管的卵涂上雌蛾性附腺内容物后,野蚕黑卵蜂对其的接受率(83.3%)明显高于缺乏性附腺内容物的侧输卵管卵(36.7%).初步探明雌蛾性附腺内容物中具利它素活性的是8kD以上的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成功诱使野蚕黑卵蜂寄生非寄主马尾松毛虫卵并羽化出下一代,使野蚕黑卵蜂在仅能寄生野桑蚕和桑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人工新寄主--马尾松毛虫卵.研究表明,野蚕黑卵蜂对涂布有稀释8倍利它素非寄主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百分数为92.1%,与寄生桑蚕卵的96.6%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子代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0.42 d,与桑蚕卵内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且长2 d左右.通过对三因素组合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识别利它素的不同浓度、非寄主的不同来源和野蚕黑卵蜂的不同寄生经验对野蚕黑卵蜂的寄生行为均有显著影响.采用无寄生经验野蚕黑卵蜂和解剖自马尾松毛虫雌蛾卵巢的未产出卵并在表面涂稀释4~128倍识别利它素是野蚕黑卵蜂成功寄生非寄主马尾松毛虫卵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余虹  孙小峰 《蚕业科学》2005,31(1):26-30
对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热稳定性及其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桑螟绒茧蜂搜索寄主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幼虫、为害叶、粪便之中,热稳定性好,能被甲醇、二氯甲烷、氯仿所抽提。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应用不仅可增强桑螟绒茧蜂的搜索活动,缩短寄生时间,还能够提高对寄主幼虫的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