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88篇
  免费   4530篇
  国内免费   2700篇
林业   2238篇
农学   8491篇
基础科学   26260篇
  8922篇
综合类   103529篇
农作物   3550篇
水产渔业   2141篇
畜牧兽医   18138篇
园艺   7573篇
植物保护   2376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964篇
  2022年   2312篇
  2021年   2540篇
  2020年   3461篇
  2019年   2379篇
  2018年   1340篇
  2017年   3178篇
  2016年   3643篇
  2015年   5200篇
  2014年   11692篇
  2013年   10745篇
  2012年   14717篇
  2011年   15004篇
  2010年   13290篇
  2009年   13092篇
  2008年   12798篇
  2007年   10944篇
  2006年   10738篇
  2005年   8996篇
  2004年   6345篇
  2003年   5306篇
  2002年   4158篇
  2001年   4341篇
  2000年   3536篇
  1999年   2279篇
  1998年   1750篇
  1997年   1216篇
  1996年   930篇
  1995年   944篇
  1994年   951篇
  1993年   889篇
  1992年   514篇
  1991年   448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493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9篇
  1977年   24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8篇
  1965年   79篇
  1957年   56篇
  1953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本刊是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承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7年、2011年和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度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相似文献   
2.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日本智慧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智慧农业制度创新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铅胁迫对黄褐土微生物区系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雨  夏远巧  葛高飞 《土壤通报》2021,52(5):1114-1120
为了筛选出黄褐土中对铅污染敏感的指示微生物,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铅浓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硝酸铅显著降低了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种群数量,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铅浓度、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两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低浓度铅处理(100 mg kg?1)在培养初期(1 d)显著减少了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率分别为27.43%和30.89%;高浓度铅处理(2500 mg kg?1)在整个培养期内均对真菌数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率维持在90%左右。从培养初期到中期(1 ~ 14 d),随着铅浓度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中浓度铅处理除外),培养后期(28 d)各个浓度铅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均显著增加。与对照、低浓度铅和高浓度铅处理相比,中浓度铅处理(500 mg kg?1)更有利于保持黄褐土较高的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中3 种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群对黄褐土添加硝酸铅的敏感度依次是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研究表明,在黄褐土地区真菌可以用来指示较为严重的土壤铅污染状况,放线菌和细菌可以用来指示铅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王小璐 《核农学报》2021,(1):I0013-I0013
农业作为立国之本,提高国家农业科技水平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需求,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在科学技术上的交流更加频繁,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虽在不断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上的交流学习,国家大力培养农业英语专业人才,努力消除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科学技术沟通学习上的障碍,为农业科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计划做充足准备。  相似文献   
5.
郭志勋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45-147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相关文献的采集和筛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国内农业物联网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农业物联网的研究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仍然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可探索,需要诸多专家学者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和探究.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将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一杨梅种植基地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农业径流中污染物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径流小区的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优化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下,径流水中氮、磷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优化施肥通过使用控释肥,有效控制氮素释放速率,优化施肥模式下径流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远低于原有施肥模式,径流中氨氮浓度降低17.4%-90.2%,硝态氮浓度可以降低17.8%-47.8%。改变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径流中总氮浓度。优化施肥模式对减少总磷径流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是决定总磷流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农业生产,而劳动力的缺失,导致劳动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增加。农业机械不仅能够弥补劳动力的缺失,同时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遏制成本的过度增加,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总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首先剖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农业机械化推进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宏  郑天佑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24-228,235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重点指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方面问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面临过度规模化的问题,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和收益分配的问题,农业企业存在离农化和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总结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如高昂的粮食生产成本、超额的农地流转租金、"非粮化"诱惑、金融支持困境和政策困境.针对这些现状和困境,给出4点对策,严控过度规模经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二次补贴,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行贴保贴息政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政策不断优化,新业态蓬勃兴起,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概述了江苏省农业电商的基本情况,重点对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几个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江苏省当前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为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氮素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营养元素之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作物-土壤氮循环的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生产。因此,研究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能够为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氮素需求,以及保障农作物产量的稳定供应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与氮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二者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产生的交互作用。总结以往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增强,生物量加大,根系分支和根表面积增加,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能力提高,因此整体上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并且增加作物向籽粒中分配氮的比例,但作物的平均氮浓度降低。此外,高CO2浓度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加速了土壤氮转化。升温和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土壤氮循环产生正向或负向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温和高CO2浓度对作物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地下部氮分配、根系分支以及根表面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升高温度减轻了高CO2浓度对作物蒸腾作用和作物氮浓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升温抑制了高CO2浓度对作物向籽粒中氮分配、氮吸收以及产量的促进作用;升温虽然能进一步增强高CO2浓度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氮矿化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大气CO2升高和温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作物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由微生物主导的氮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利用16S rRNA、DGGE、T-RFLP、qPCR、RT-PCR技术、蛋白组学以及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原位研究技术,可以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增强对气候变化下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响应的预测能力,为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