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检查精液精子密度常用的估测法和血细胞计数法的操作方法,指出其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光电比色法检查精子密度的原理、方法、步骤及优越性。本测定技术集医学、高等数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家畜繁殖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于一体,从深层次说明了交叉学科在解决现实专业技术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明显加快;在15~20℃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反而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中,过大的丝状体移植量、过高的培养温度和光密度均会导致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内毒素对肝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Ⅱ组为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分别在注射后3h、4h、8h、12h每组各迫杀6只,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的凋亡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毒素对肝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凋亡肝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呈上升趋势;Ⅰ组Bcl-2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Ⅱ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在体内内毒素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和抑制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准确评估细菌培养物浓度和生长状态的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分光光度计对实验室常见3种培养物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S17-1、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itis sp.PCC 6803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ius subtilis 168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数目和光密度进行了测定。随后将每个培养物在系列浓度下的光密度和细胞浓度进行比较,建立了光密度-细胞浓度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3种实验室常见培养物的光密度和细胞浓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最后,采用拟合函数验证在培养过程中细菌培养物的光密度与细胞浓度的关系。本研究建立了Escherichia coli S17-1、Synechocysitis sp.PCC 6803和Bacillius subtilis 168菌株光密度与细胞浓度的关系,可为相关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判断培养物细胞浓度及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生物膜引导材料和葡萄糖浓度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发现培养时间为36h,培养温度为37℃,生物膜引导材料为乳胶时生物膜内活菌数最多。在不影响细菌活力的条件下,糖浓度越高,生物膜内活菌数越多;刚果红-阿利新兰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生物膜染色后,用高倍镜对其形成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发现8h时出现少量的细菌黏附;24h时开始形成一些微菌落;36h时开始大量黏附形成明显的微菌落;72h时膜细胞脱落,微菌落开始减少;通过光密度测定法测定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胞外多糖的含量,证实其分泌量与生物膜内细菌增长周期时间一致。研究探讨了细菌粘附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理,为阻断细菌生物膜形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菌群之间配比协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乳酸杆菌、乳酸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菌种进行单独培养和不同比例的混合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值、活菌数量及光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含有25%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相比,含50%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在发酵24 h后的需氧或厌氧活菌总数都有升高趋势(P>0.05),发酵1周后其pH值的下降趋势明显(P<0.05),说明乳酸菌数越多使pH下降越大。利用需氧(LB)和厌氧(MRS)培养液分别交叉培养需氧菌和厌氧菌,均能在相应的培养基上生长。充分说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培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用滤菌膜过滤后的培养过乳酸菌的MRS培养基来培养需氧菌时,这些菌种均不能在滤液中生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积分光密度法对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降氰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进行了诱导条件优化,以工程菌BL21(DE3)-pET28a-cdE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和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菌表达降氰酶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温度28℃,初始菌体浓度OD600值为0.6,IPTG浓度为0.8mmol/L,诱导时间12h。研究发现,诱导剂的添加浓度对外源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使用终浓度为0.8mmol/L的IPTG,诱导表达12h,降氰酶蛋白收率达到143.27mg/L,比活力达到11560 U/mg。与不添加诱导剂相比,重组蛋白的收率和比活力分别提高了64倍和9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在成年牦牛小肠肠腺中的表达量.【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基础上,运用IPP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牦牛小肠肠腺中染色区域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再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NGB在成年牦牛小肠肠腺中均有表达.在十二指肠肠腺、十二指肠腺(黏膜下腺)中测定的MIOD值分别为0.004 6、0.040 9,在空肠肠腺中测定的MIOD值为0.001 8,在回肠肠腺中测定的MIOD值为0.001 6.十二指肠表达量最多,空肠、回肠顺次递减;十二指肠腺(黏膜下腺)显著(0.01P0.05)高于十二指肠肠腺.【结论】NGB在成年牦牛小肠肠腺中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腺(黏膜下腺)最为丰富,提示NGB在成年牦牛小肠肠腺组织细胞中的氧利用及功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图像分析系统中光密度和灰度值对免疫组化图像判别方面的异同,采用SuperPicTureTM通用试剂二步法对沼泽型水牛、摩拉杂交水牛、荷斯坦奶牛下丘脑视上核催产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沼泽型水牛相比,彩色图片转化为八位灰度图片后,摩拉杂交水牛由差异不显著(P=0.143)转变为差异显著(P=0.03),荷斯坦奶牛差异性增强,由P=0.04至灰度图片的P=0.01.前后测得阳性面积并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转化灰度图片前后,光密度和灰度值对于同一种染色结果得出不同的差异性结论,对阳性面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剂量的太平洋西加毒素(Pacific ciguatoxin-1,P-CTX-1)、箭毒苷和藜芦定,在不同时间点终止培养,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标定活细胞量,分析西加毒素剂量与细胞活性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细胞与毒素作用不同时间,西加毒素剂量(x)与光密度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呈现差异.在10 h、15 h及20 h等不同时间,其线性方程分别为y=-0.082 6x 0.923 0(R2=0.978 9)、y=-0.044 3x 0.601 5(R2=0.962 1)、y=-0.020 4x 0.323 7(R2=0.928 1).以10 h的检测效率最高及检测结果最准确,因此将其定为最佳检测时间.细胞病变观察也证实了以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