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段沙湿地渔业资源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10):17-19
介绍了九段沙湿地的鱼类区系组成及主要经济鱼类,分析了九段沙湿地渔业资源及环境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九段沙湿地渔业资源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渔业信息》2010,(12):37-37
11月4日,水科院东海所与在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建立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湿地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基地,利用东海所的科研优势开展九段沙湿地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调查、水环境调查、水生动物资源保育养护以及种质资源保存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帮助保护区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建立水生生物科普馆,开展面向社会的公益性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段沙土壤有机碳的陆向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高程上升,其含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互花米草区/芦苇混合区最高(9.18g·kg^-1);土壤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与土壤有机碳相似,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以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脱氢酶最为明显;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加了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陆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段沙土壤有机碳的陆向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高程上升,其含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互花米草区/芦苇混合区最高(9.18 g·kg~(-1));土壤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与土壤有机碳相似,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以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脱氢酶最为明显;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加了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新生成的沙洲,有鱼类128种,分隶于18目48科。其中河口性和近海性鱼类各约占l/3,淡水鱼类l/5,沿岸性和江海洄游鱼类各约占l/10。鱼类区系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度类型。在这些鱼类中,成鱼体长不足20cm的小型鱼类约占总数的l/4;体长超过50cm的大型鱼类只约占l/10,中型鱼类超过3/5。几乎没有以浮游植物为主食的鱼类,凶猛鱼类也仅几种,大多数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或浮游动物为主食。除河口和洄游性鱼类,其他生态类群的出现有明显季节性。九段沙鱼类不仅具有很强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和生态类群多样性,还包含着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所产生的感染力,不仅局限于长江河口本身,还影响到整个长江以及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沿海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 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九段沙附近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2000年长江口九段沙附近水域(30°~32°N,121°27′~122°30′E)丰水期枯水期6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水域浅水Ⅲ型(网目孔径0.077 mm)和浅水Ⅰ型(网目孔径0.505mm)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盐度与浮游动物总丰度有很显著的线性关系,总丰度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枯水期盐度与总丰度的关系不明显。同一季节温度与总丰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从总丰度的季节变化可见,不同水温环境下总丰度的差异依然明显。各年多样性指数(H′)值均小于2;丰水期和枯水期大型浮游动物H′值无论涨潮还是落潮均要大于小型浮游动物。本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简单,种间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突出,主要由淡水生态类型、河口半咸水生态类型、沿岸生态类型和外海生态类型的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有着典型的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为了解该湿地尤其是湿地潮沟鱼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在2009至2010年间对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和下沙潮沟进行了5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 637尾,105 158.9 g,42种,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其中种类和个体数均以鲈形目居多,有20种,3 433尾,其次是鲤形目7种,49尾和鲱形目5种,33尾;海水、河口、淡水、洄游4种生态类型的种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9%、40.48%、23.81%、9.52%,而河口性鱼类的个体数和总湿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94.4%和96.3%。上沙、中沙和下沙的渔获量分别为21种742尾51 025.2 g、30种1 007尾29 427.5 g、20种1 888尾24 696.2 g,均是河口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就相对多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来看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Liza haermatochiel)、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这3个种类为优势种,尤以斑尾刺虾虎鱼占绝对优势;就多样性来看,上沙的多样性水平较九段沙湿地的整体水平低,鱼类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价值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新生成的沙洲,有鱼类128种,分隶于18目48科。其中河口性和近海性鱼类各约占l/3,淡水鱼类l/5,沿岸性和江海洄游鱼类各约占l/10。鱼类区系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度类型。在这些鱼类中,成鱼体长不足20cm的小型鱼类约占总数的l/4;体长超过50cm的大型鱼类只约占l/10,中型鱼类超过3/5。几乎没有以浮游植物为主食的鱼类,凶猛鱼类也仅几种,大多数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或浮游动物为主食。除河口和洄游性鱼类,其他生态类群的出现有明显季节性。九段沙鱼类不仅具有很强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和生态类群多样性,还包含着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所产生的感染力,不仅局限于长江河口本身,还影响到整个长江以及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沿海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0.
九段沙湿地是典型的长江口沙洲,对长江和东海鱼类资源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九段沙湿地鱼类多样性及变化趋势,于2009至2012年对其进行了16次调查,结果显示:(1)4年在九段沙湿地捕获鱼类12 477尾,共96种,新记录鱼类15种;(2)结合历史资料,至2012年底九段沙湿地共记录鱼类158种,以鲈形目种类居多,有54种;鲤形目次之,共27种;(3)优势种有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Liza haematocheila)、棱(Liza carinatus)、刀鲚(Coilia ectenes)、凤鲚(Coilia mystus)和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4)上沙、中沙和下沙鱼类组成存在差异,盐度是影响鱼类组成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九段沙湿地鱼类资源较丰富,具有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但鱼类多样性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种类组成也逐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