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甘草的形态特性与功效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生长周期为1~4年,本地野生甘草为乌拉尔甘草,哈巴河目前种植的主要是乌拉尔甘草。甘草栽植后当年即可收获,但以栽后2~3年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甘草株高40~120厘米,根茎圆柱形,多横生,主根长而粗壮,圆柱形,外皮棕红色,内部黄色,叶甜、茎直立,下部木质化。  相似文献   
2.
从数字高程模型中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技术在测绘、工程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依靠二维等高线形态分析方法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很难得到理想效果。本文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水文地貌关系正确的DEM中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方法,同时采用单流向(D8)算法和多流向(Dinf)算法分别对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多流向算法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时,结果与实际地形相符。  相似文献   
3.
乌拉尔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发育特性的分析,提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为:适地种植、施足底肥、种子处理、播深居中、合理灌溉、间作套种、防治病虫、适时采收等。  相似文献   
4.
<正>天山近东西向延伸,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沙漠,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全长2500公里。天山山势雄伟,山脊线平均海拔4000米。在中国境内,天山横亘新疆中部,全长1760公里,自北向南由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3条大山链以及20多条山脉、数十个山间盆地和谷地构成。天山最高峰为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Mo、B、Mn和Zn 4种微量元素不同浓度(0,0.5g/L,1g/L和1.5g/L)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几种主要次生代谢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根中甘草酸含量、甘草苷含量与Mn、Zn和Mo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其中Mn、Zn元素的低、中、高浓度处理和Mo元素的中、高浓度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甘草酸含量;Mo和Zn元素的低、中、高浓度处理及Mn元素的高浓度处理则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甘草苷含量;Mn元素的中、高浓度处理及Zn元素的中浓度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甘草多糖含量。4种微量元素的低、中、高浓度叶面喷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中的总黄酮含量。由此认为,以上4种微量元素对改善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的品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栽培乌拉尔甘草根中黄酮类和皂甙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乌拉尔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硝酸铝显色法次之,氯化铝显色法最低,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相对野生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但仍可作为野生药用甘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乌拉尔甘草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甘草是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人工培育以野生变家种为主,尚未开展系统的育种工作。本研究以内蒙古杭锦旗的野生乌拉尔甘草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基本培养基、NAA、TDZ和蔗糖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及微繁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适合甘草丛生芽诱导的外植体为生长4~7 d的无菌苗子叶节,培养基为MS TDZ 0.1 mg/L NAA 0.1 mg/L 蔗糖20~30 g/L;将带1叶的茎段在改良MS NAA 0.1 mg/L 6-BA1.0~2.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其增殖倍数可稳定达到25倍;在1/2MS 核黄素2.0 mg/L中生根,炼苗3 d移栽到蛭石中,成活率达96%以上。1个带腋芽茎段培养3个月可获得13 906棵生根试管苗,成活13 350株,繁殖效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8.
建立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有助于研究甘草的根系营养、形态建成以及某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等。为建立乌拉尔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对影响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生长的培养基、激素以及维生素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附加0.10mg/L的IBA,可诱导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伸长并产生较多的侧根;B,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和1/3MS大量元素+1/3MS微量元素适宜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的生长。表现为主根和侧根发达而均匀,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培养基中附加0.50mg/L的VB1可显著促进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鲜重的增加;液体悬浮培养适于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的培养。在悬浮培养条件下甘草离体根中甘草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0.75%,但没有检测到甘草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栽培方面,由于种源、种类混杂,造成甘草种植出苗不齐、药材品质良莠不一,已成为影响甘草种植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进行甘草的规范化种植是唯一途径。本文对规范化种植的基地选择、育苗方法、移栽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合理采收,系统地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使山西省乌拉尔甘草获得高产、稳产,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机械直接播种)、施肥、病虫害、收获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其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到大田试验中,与当地常规栽培技术(育苗移栽)进行产量和效益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该配套栽培技术产量高、效益好,平均每公顷产量(干质量)达6180kg,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每公顷产量5475 kg增产12.9%;平均每公顷纯收入较常规栽培技术增加7 050元。初步集成一套适宜山西地区种植甘草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今后山西省甘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