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0篇 |
完全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37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254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棚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系统调查、对比试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于棚栽蔬菜高产高效生产的土壤处理技术,有机栽培技术,最佳播期,病虫生态、生物控制技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进行综合组装,形成通用于棚栽蔬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3.
棉花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其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棉花工厂化育苗由于技术的可控性和规模性 ,既可实现棉花的规模化和区域化种植 ,极大地提高皮棉的均一性和一致性 ,又可解决棉花的一播全苗等技术难题 ,极大地减轻棉花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强度 ,从而使棉花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升。然而 ,棉花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棉苗的无土移栽”存在着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等问题。1992年 ,笔者开始从事棉苗无土移栽技术的研究 ,通过如下技术途径 :(1)采用在营养液中添加单宁和有机酸的螯合剂 ,减少植株中影响棉苗快速生根的单宁和有机酸的含量 ;(2 )通过育苗期间施用生根激素 ,提高植株中生根… 相似文献
4.
5.
马铃薯施用Mg·N·P_2O_5·K_2O肥优化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Mg、N、P2O5、K2O施用量与马铃薯生产成本、纯收入及产投比的关系,建立了马铃薯生产成本、纯收入及产投比与Mg、N、P2O5、K2O施用量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了计算机模拟试验,提出了2套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模型:纯收入高于9 000元/hm2,产投比高于2.21时的施肥量为Mg肥(MgSO2)15.697 5~18.742 5kg/hm2,N肥(纯N)35.100 0~45.137 5 kg/hm2,磷肥(P2O5)97.47~155.52 kg/hm2,K肥(K2O)125.685~149.445 kg/hm2。纯收入高于10 000元/hm2,产投比高于3.0施肥量为Mg肥(MgSO2)16.485~27.765 kg/hm2,N肥(纯N)9.552 5~44.697 5 kg/hm2,磷肥(P2O5)63.585~129.915kg/hm2,K肥(K2O)为102.802 5~173.947 5 kg/hm2。 相似文献
6.
7.
"春马铃薯、黄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景宁县鹤溪、渤海、金钟、标溪等乡镇农技站.近年来为了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开展了“春马铃薯、黄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攻关试验和示范.并取得成功.摸索出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优质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研究认为,优质油菜轻简高效栽培要配套以下三项技术:①选用适合直播的双低品种,并根据茬口早迟灵活采用不同播种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应用种子综合处理技术延长稻、油共生期,使套播期提早到10月上旬,最迟在10月15日前。每667m^2播种量增至0.5~0.6kg,施氮量控制在15kg,密度2.5万~3.5万株,氮、磷、钾比应为1:0.47:0.55;③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实行机械播种和收获。机械收获前5~7d,每667m^2用40%乙烯利3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促进角果成熟一致;且选用油菜专用收割机收获,可将机收损失率降低到8%以内。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约40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1/4,居世界首位。其营养丰富,粮菜兼用,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但平均667m^2产量667kg,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1000kg/667m^2)。因此,我国马铃薯增产的潜力很大。由于马铃薯性喜温凉,适应性强,相对其他作物而言,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贫瘠土壤的能力,即使遭受干旱、冰雹、风沙等自然灾害,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收成。因此,马铃薯成为土壤贫瘠的山区特征性作物之一,也是高产、救灾性作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