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90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盆地近40年来的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四川盆地22个站点1958—2000年43a来的降水特征的分析表明:盆地内降水的相对变率比较小,降水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盆地内的降水有较强的分布不均匀性,盆地西部近40a来降水的长期变化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盆地内降水异常的1个显著特征就是盆地西部与东部的反位相分布,盆地内暴雨发生频率在时空分布上都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对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试图通过坡面径流场试验,对无覆盖、秸秆覆盖和石子覆盖的径流小区内土壤水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期探讨太行山区土壤水对降水和覆盖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当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单次降水很难入渗至30cm以下;从响应时间看,在30cm深处,石子覆盖响应最快,秸秆覆盖次之,无覆盖响应最慢;在60cm深处则不同,秸秆覆盖响应最快,石子覆盖次之,无覆盖响应最慢;100cm处石子覆盖土壤水最先增加,而秸秆覆盖则滞后了10h,无覆盖响应最慢;无覆盖处理30cm土壤含水量比石子覆盖平均低0.13cm3cm3,比秸秆覆盖平均低0.07cm3cm3,表明覆盖有利于土壤水的保存.秸秆覆盖对60cm土层入渗的效果比石子好,然而,石子覆盖的保水效果却好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三峡库区44个观测站43a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一致性较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及70年代为少雨期,80年代初期为多雨期,而80年代后期至今,有准2a多雨、少雨振荡的特征;近43a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2~3a,6~7a及15a左右的周期;旱年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涝年;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5.
热带森林林冠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森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水分输入森林的第一个环节,其过程涉及到森林生态、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 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热带地区林冠降水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简要概括,总结其中得到认可的规律性认识和依然存在的争议,以期对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生态效应有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需要在热带地区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中加以关注的方面包括:(1)附生植物、大型藤本植物、板根、不定根等热带雨林特有现象在水量和降水化学元素输入与分配中的作用;(2)对热带雨林以外的其他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降水过程的研究;(3)对林冠降水再分配各过程的更为精确的数学表述,或改进现有的机理模型使其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各森林类型的降水再分配过程;(4)对热带美洲、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森林林冠降水再分配的全景式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7.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旻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3):341-344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9.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5个国家基本台站1950年~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本文运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5个台站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特征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16 a尺度上,各台站降水和气温具有比较一致的明显变化趋势。其中,降水方面主要表现为3个相对少雨期和2个相对多雨期;气温方面主要表现为4个相对冷期和3个相对暖期。此外,根据小波变换系数的正负中心变化推断,2000年~2010年研究地区可能降水减少、气温下降,呈现冷干化的趋势。最后,文章指出与常规的统计方法相比,尽管小波分析在研究降水与气温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将小波分析与多种其它方法相结合,才有可能深入理解气候复杂系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沿海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观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2002-2003年福建省沿海11个城市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 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各个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差异.2002-2003年,福建省多数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污染程度有一定差异,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物的化学属性所决定,郊区酸雨污染则受外来污染物的影响;四季气象条件和850 hPa高空风向的变化都对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污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降水的酸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