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22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泰兴一号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ax)、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顺德清晖园银杏,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M)较低.可见,泰兴一号生长较快,具有潜在高生物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不同品种银杏光响应曲线、ETR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以及光合色素的含量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2.
光照强度对银杏叶片发育及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大田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发现 ,光照强度影响银杏叶片的生长发育、黄酮和内酯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大小。密植采叶银杏园群体内光照条件随着密度的增加和叶幕层高度的降低而急剧衰减。各叶幕层叶片的重量、长度、宽度和厚度随着光照条件的改善而增大。群体内各叶幕层相对光照强度与相对应的叶片形态指标显著相关。人为遮荫处理后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发生变化 ,且二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存在一最适光照强度 ,高于或低于这一光强 ,叶片的黄酮含量和内酯含量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作为次生代谢类物质黄酮合成的关键酶 ,其活性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而下降 ,二者之间相关性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黄酮含量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银杏雌雄花芽分化期内源多胺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银杏雌雄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多胺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银杏雌雄花芽的生理分化期,花芽中的腐胺(put)和亚精胺(spd)含量出现积累高峰,精胺(spm)有少量积累;形态分化开始时,雌雄花芽中put,spd和spm含量降到低水平,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雌花芽中spd和put含量以及雄花芽中put含量逐渐上升并保持一定高水平,雄花芽中spd含量在较长的花粉母细胞分化期中下降到低水平且变化不大,雌雄花芽中spm含量一直保持低水平且无明显变化。内源多胺与银杏花芽分化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采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掌握银杏叶品质和产量的形成规律,对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前,银杏新梢幼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2.74%;随叶龄增大黄酮含量迅速降低,到6月中旬达到最低,为1.05%;7~9月银杏叶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银杏萜内酯含量和单叶干重随叶龄增大而增加,到8~9月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0.25%~0.26%和0.30%~0.32%。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贵州市中 相似文献
5.
淹水胁迫下银杏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3年生的银杏幼树为实验材料.经过淹水处理后.测定不同时间银杏叶片内主要生化指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后的前9天.银杏叶片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变化.第10天.其MDA含量显著增加.达到18.7μmol/g.比对照MDA含量(7.2μmol/g)增加1倍多;淹水后第8天.银杏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高.达到101.4μg/g.为对照的2倍多;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第9天达到32.9mg/g,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在淹水后前几天.SOD的活性增加较快.第5天.SOD活性达到最高值854.6U/g.第6天开始下降,到第11天时.其活性为78.8U/g.远远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银杏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获得522株内生真菌,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 了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02株具有抗菌活性,占总数的57.85%,其中12株抗菌效果非 常明显。银杏组织中存在丰富的内生菌,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病原真菌具有活性的内 生真菌比例较高;对大多数供试病原菌都可以筛选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银杏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丰富的具 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对多种病原物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筛选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三要素对银杏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标准霍格兰 (Hongland)营养液为基础 ,设计了 10种不同氮、磷、钾配比的培养液 ,经过 6个多月砂培盆栽培养后 ,对不同处理条件下银杏的光合作用有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施氮、磷、钾量的增加 ,银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光合能力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都随之增加 ,超过一定阈值以后不增反降 ;氮、磷、钾三要素缺乏或过量 ,增加了银杏光呼吸占总光合速率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贮藏温度对银杏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银杏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刚采集的银杏花粉生活力高达92.9%-98.2%,3种处理使银杏花粉生活力均下降,但处理Ⅱ(2-5℃贮藏)与处理I(室温贮藏)、处理Ⅲ(-5~-10℃贮藏)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即在处理Ⅱ的条件下,银杏花粉生活力最高,在花粉贮藏14d后,其生活力仍达65%,基本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银杏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该文于2006年5—10月,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北京市植物园银杏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探讨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动态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在5—9月份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并在6月份出现年光合速率最大值;10月份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从整个生长季来看,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分别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在5—9月份银杏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10月份呈单峰曲线;整个生长季(5—10月份)Tr与PAR、叶片大气水汽压亏缺(VpdL)、气孔限制值(Ls)的相关性均比较显著,说明叶片VpdL、Ls和PAR是影响银杏叶片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