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使芥蓝的产量显著提高,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每500 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3 g,即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蔬菜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相关性,为甘蓝类蔬菜提供一种快速、简易、经济、实用而又可靠的倍性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布型分析和t测验,对结球甘蓝、青花菜和芥蓝不同倍性的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和田间形态学观察法的倍性鉴定结果,对叶绿体数分界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同一倍性植株上的不同叶片间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间,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平均值及变异幅度非常接近。同一小孢子再生植株群体内的不同倍性植株的叶绿体数平均值差异极显著。不同倍性植株间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均呈正态分布。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根据甘蓝类蔬菜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方法,即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10的为单倍体,10<叶绿体数≤15的为二倍体,>15的为多倍体。该方法经花期形态学观察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验证,其吻合率达93.93%,且此倍性鉴定方法稳定,不受植株生长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结论】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可于幼苗期根据气孔叶绿体数目的多少进行鉴定,而且此倍性鉴定方法简单、快捷、经济而又可靠。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对芥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不同肥力水平的3个菜园土壤进行生物有机肥料使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较低及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每0.5 k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用量≥6 g时,地上部鲜重就超过施用常规化肥的处理,而生物有机肥比施用同量的鸡粪处理增产2.0~8.9倍。在砂壤土上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其根部鲜重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施用鸡粪处理,证明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并通过促进根系的生长而进一步提高地上部鲜重。蔬菜对大剂量的生物有机肥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即使每0.5 kg土施用量达到15 g的水平,对蔬菜也不会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芥蓝黑芥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植物黑芥子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芥蓝中克隆出黑芥子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为1832 bp,开放阅读框为1647 bp,编码549个氨基酸,含有糖基水解酶家族Ⅰ(Glyco_hydro_1)活性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DQ767973.该核苷酸序列与十字花科其他植物的黑芥子酶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油菜、萝卜、芥菜和大白菜的同源性达90%以上.利用pET28-α(+)构建芥蓝黑芥子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5 ku. 相似文献
5.
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BaCH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叶片基因组DNA和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到了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aCHS.该基因DNA全长为1 263 bp,具一个长度为75 bp的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a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很高,仅存在个别氨基酸残基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芥蓝薄细胞层培养中愈伤组织和器官形成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3
芥蓝花序轴的薄细胞层,培养在附加0.5mg/LNAA,5mg/LBA以及0.25g/L水解乳蛋白的MS培养基础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形成芽和根,显微镜检表明,表皮和亚表皮都可进行细胞分裂,分生细胞团起源于亚表皮,器官发生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类,外植株细胞未脱分化时,无淀粉累积,一旦分化启动,便累积淀粉,随细胞增殖及芽的分化,细胞中累积的淀粉被利用而消失,当芽原基形成之后,又积累淀粉。 相似文献
7.
黄花芥蓝与白花芥蓝的分类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黄花芥蓝与白花芥蓝分类学关系。从幼苗形态特征,花程式,染色体数目和长度,花粉形态,干种子和幼苗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以及杂交亲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芥蓝和白花芥蓝在分类上是属于芥蓝种的两个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菜薹-芥蓝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传递,为其在基因定位和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观察和统计各单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估算n+1配子的形成频率;通过鉴定回交子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测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的传递率;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筛选二体异附加系。【结果】依据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比率估算,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形成频率在36.85%—45.15%;基于染色体数目鉴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传递率在7.14%—14.81%,雌配子在19.70%—36.51%;在一定范围内,n+1配子传递率与n+1配子形成频率、染色体大小、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自交子代中获得了两个不同的二体异附加系。【结论】菜薹-芥蓝各单体异附加系的额外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均能进行传递,但传递率因不同的附加系而异;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可以分离出遗传性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芥蓝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花芥蓝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芥蓝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芥蓝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关系密切.随着温度的升高,幼苗叶片气孔密度越来越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的渗透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植株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细胞膜受破坏程度加重,植株所受的伤害加剧. 相似文献
10.
以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品种‘尖叶夏芥兰’带叶柄子叶和不带叶柄子叶切块为外植体,探讨了直接分化形成不定芽以及不定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带叶柄子叶比不带叶柄子叶切块的不定芽分化率高,其中在MS+0.05mg/L NAA+2.0mg/L6-BA+30.00g/L蔗糖+8.00g/L琼脂(pH5.8)培养基上,带叶柄子叶的不定芽分化率达93.75%;将分化形成的不定芽转接到不添加NAA和添加0.1mg/LNAA的生根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分别达到100%和86.11%,其中以后者所形成的根多且较粗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