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00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289篇 |
2012年 | 322篇 |
2011年 | 317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64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产量为主线,从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栽培生理2个方面综述了河南省玉米栽培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栽培研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于耕地变化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重心拟合模型和敏感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北进中移”的态势,在移动方位上大致具有同向性。耕地重心沿着“西北—西南—东北”的轨迹共移动了17.3 km,粮食产量重心沿着“东北—西南—东北”的轨迹移动了223.3 km,两个重心之间的距离和粮食产量大致呈反向变化。当两者距离拉近时,粮食产量减少,当两者距离增大时,粮食产量增长。【结论】区域粮食产量增长受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等非耕地总量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粮食产量变化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呈增强趋势。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的报酬递减趋势日益明显,粮食增产对耕地资源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亟需创新机制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的进程、前景与布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试验研究资料与调查结果,对中国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进行了时空宏观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是20 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重大成就之一,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46.43% ,每吨化肥科学施用可增产粮食8.84t。21 世纪中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量将持续增长。粮食每增产100×106t,则化肥最少需增施10.22~11.08×106t。为实现粮食持续发展与化肥高效施用,必须实施发展东部平原带,提高中部高原带,开发西部高寒荒漠带的战略布局。各带都应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与特用粮食生产,以提高国产粮食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5.
浙江粮食生产与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经10多年种植业结构大调整,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幅下降,粮食品种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粮食安全依赖于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应是当务之急,应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摘要 以1978~2001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24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所经历的阶段,总结出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属于古典型波动的基本特征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8.
9.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南粮北调变成了北粮南运;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新的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本文以粮食生产大省河南为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地方财力、农民收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突出矛盾;以及粮食生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理:粮食生产在土地、农民就业、配套资金等付出的过多机会成本和流通环节粮食生产成果被转移。提出要构建起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必须从区域公平发展的视角,完善粮食生产的利益补偿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粮食贸易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政府的粮食安全保障思想1. “无粮则乱”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无粮则乱”这句话简洁而明了地表达了这种思想。《汉书》中的“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现在也常被引用,这两句话都体现出了为政者决不能让民众面临饥饿的中心思想。中国的粮食政策是在理解了中国人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反映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思想上,自给自足自然就成了基本方针。2. 关于“中国粮食白皮书”(1)制定和发布的背景。“中国粮食白皮书”是指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996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