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完全免费   456篇
  综合类   547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市农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累积特征   总被引:85,自引:9,他引:7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PS定位、深层土钻取样的方法,研究北京市254个深层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累积状况。0~4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总量保护地菜田最高,115个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平均达1230kg·ha-1;果园土壤仅次于保护地菜田,16个取样点平均为1148kg·ha-1;相比之下,露地菜田硝态氮累积量较低,15个点平均为697kg·ha-1;粮田最低,93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块平均为459kg·ha-1,8个春玉米地块平均为420kg·ha-1,水稻田7个点平均仅为69kg·ha-1。同一利用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2.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8个乔木建群种和1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8种乔木及1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0.475 0、白桦0.512 5、山杨0.488 0、椴树0.476 4、油松0.510 5、侧柏0.501 0、华北落叶松0.515 8、红皮云杉0.511 8,10种灌木0.489 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0.476 1、白桦0.500 8、山杨0.485 9、油松0.503 0、侧柏0.505 3、华北落叶松0.509 7、红皮云杉0.51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49%~6.32%之间;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2.15%~7.48%之间.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1.6%~3.4%,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通过对祁连山寺大隆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枯枝落叶持水能力以及截留作用测定分析,研究了枯落物层的蓄水防蚀效能,结果表明,祁连山寺大隆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年凋落物累积量为2.7 ̄3.7t/hm^2,其累积量随时间变化符合Y=a+bt+ct^2+dt^3方程 。  相似文献
4.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变化最快 ,24h近乎为零 ,吸水达到饱和。针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平均为234.8 % ,后者平均为176.5%;阔叶林则是未分解层持水率大于半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为600% ,后者为221.1 %。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156.5%~494.6% ,平均值为267.5 % ,大小顺序是柞木林>杂木林>灌丛>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4.0~86.1t·hm -2 ,平均值为51.8t·hm -2 ,大小排序为红松林>落叶松林>柞木林>油松林>杂木林>灌丛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率为67.0%~432.6 % ,平均值为196.7% ,大小排序为柞木林>灌丛>杂木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量为12.4~58.6t·hm -2,林型间平均值为34.1t·hm -2,大小排序为红松林>柞木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灌丛 ;各林型的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同其相应的最大拦蓄率、最大拦蓄量表现特点相同 ,前者变化范围为43.6%~360.2%,林型间平均值为156.9%:后者的变化范围为10.3~45.7t#0;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七省(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调查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饮用水质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而饮用水中硝酸盐(NO3^--N)含量水平又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北方环渤海七省(市)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天津以及山西的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状况进行了大面积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七省市地下水中NO3^--N含量较高,平均值达到11.9mg·L^-1,约34.1%的地下水超过WHO制定饮用水的标准。农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在粮田、菜地、果园、养殖等几种类型中,菜地的影响最大,O3^--N平均含量达到21mg·L^-1,其次是果园。随着地下水深度的加深,N03-N含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10m以内的水体O3^--N含量最高,达21.7mg·L^-1。由于不同地区施肥习惯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氮素供应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于1995-1996年选用了弱筋、中筋和三种类型6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3个关键施肥时期供氮,研究氮素供应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弱筋和中筋小麦品种,在每公顷施纯氮135-270kg范围,随施氮量蛔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均显著同步增长;强筋小麦品种 粒产量在每公顷施纯氮135-270kg无显著差异,蛋白质呈和SDS沉降值在每公顷施纯氮135-202.5kg范  相似文献
7.
北京八达岭地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平,而灌草丛所有酶活性都属最低水平;灌木丛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杂木林; 华北落叶松林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油松林. 相关分析表明,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好;总磷酸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高于单项磷酸酶;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水稻耐冷性研究Ⅰ.稻冷害类型及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本文是水稻耐冷性研究的第一部分,介绍水稻冷害的类型及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水稻的冷害类型可以分为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也可以按照低温冷害发生的时期来划分成芽期冷害、苗期冷害、孕穗期冷害、开花期冷害和灌浆期冷害。较系统地介绍了水稻芽期、苗期、孕穗期、开花期耐冷性的多种鉴定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和自然条件下的耐冷性鉴定方法。还介绍了作为耐冷性鉴定评价指标的有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具有代表性的粳稻,旱稻,陆稻,籼稻及其杂交种共18个品种(组合)为试材,采用淹水栽培与旱作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稻的抗旱性及其鉴定方法。探讨了这些方法及指标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关系。选出两个与水分胁迫条件下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水稻生理指标。确定了水稻旱作时结实率为最直观的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城镇不同类型绿地生态功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镇绿地系统是由多种类型的绿地构成的,不同绿地类型的生态功能不同。文中重点分析了森林绿地与草坪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吸滞灰尘、改善交通、自我维持等方面的差异,强调了建设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