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完全免费   9篇
  综合类   5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氮,磷,铁,硅营养盐对底栖硅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原位光密度测定法探讨了铁、硅单因子营养盐及氮、磷、铁、硅多因子组合对3种底栖硅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对盾卵形藻小形变种,咖啡形双眉藻和柔软舟形藻,Fe-EDTA都明显优于柠檬酸铁,其铁的最适浓度为0.5mg/L,而硅盐中的最适浓度约为2.5mg/L。多因子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这3种底栖硅藻的氮,磷、铁、硅的最佳浓度(mg/L)及配比为:盾卵形藻小形变种5.0:0.25:0.5:  相似文献
2.
菹草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 ,共 5 0属 6 8种 ;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 ,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 (2 9.90× 10 3 ind ./cm2 ) ,其次为绿藻门 (16 .87× 10 3 ind ./cm2 )和蓝藻门 (13.5 2× 10 3 ind./cm2 ) ;就平均生物量而言 ,硅藻门 (70 .2 0 μg/L)较其他藻类高得多。着生藻类的着生与菹草生长相互抑制 ,着生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底栖硅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位光密度测定法探讨了三十烷醇(T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对盾卵形藻小形变种、柔软舟形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物质对两种底禁硅藻的生长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TA对两种底栖硅藻促进生长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mg/L;IAA对盾卵形灌小形变种、柔软舟形藻促进生长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mg/L;GA3对盾卵形藻小形变种、柔软舟形藻促进生长的最佳质量  相似文献
4.
长刺sou对两种单细胞藻类牧食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直接计数法和叶绿素a测定法评估了长刺对不同密度的小球藻、舟形硅藻及其混合藻液的牧食力.结果表明当小球藻密度在5.200mg/L~12.688mg/L(湿重)时,随藻液密度降低,长刺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摄食速度(细胞/·h)则逐渐降低,小球藻密度为3.432ml/L~5.200ml/L(湿重)时,随藻液密度降低,长刺的滤水速度及摄食速度都明显降低.当舟形硅藻密度为7.885me/L~63.365me/L(湿重)时,随藻液密度降低,长刺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摄食速度逐渐降低.长刺的摄食使浮游植物产氧量降低.在混合藻液中,长刺选择性摄食舟形硅藻,选择指数S=0.086.长刺对舟形硅藻、小球藻为代表的中小型藻类具有较强的牧食力,证实了用长刺等大型枝角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条斑紫菜硅藻附着症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调查,在江苏省连云港、浙江省象山港的中、后期条斑紫菜患有硅藻附着症。硅藻的种类以短纹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ta为绝对优势种。由于硅藻的附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紫菜的生长和加工的质量,因而作为硅藻附着症的防治应注意在早期抓紧加以处理。用PH为2.00-2.50的酸类,处理10-15分钟,或者PH为10.00-10.40的碳酸钠,处理10-15分钟,以及连线天干燥4小  相似文献
6.
淡水浮游硅藻对氮磷的最适需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淡水浮游硅藻所需的最适氮磷值 ,试验分 2个阶段。第 1阶段将氮定为 0 .5 0 μg/ g,把氮磷比设为 6 / 1,7/ 1和 8/ 1,溶于自来水进行 5 d培养后用碘液固定 ,然后稀释 10倍用浮游植物计数框记数 5 0个视野 ,根据结果进一步试验得出最适的氮磷比为 7.3/ 1。第 2阶段在第 1阶段的基础上 ,首先将氮的浓度设为 0 .34 ,1.17及 2 .0 0 μg/ g,培养后固定、稀释、计数 ,根据结果进一步预试验得出氮的最适需求量在 1.5 9~ 1.80 μg/ g;氮为 1.5 9,1. 70及 1.80 μg/ g时 ,淡水浮游硅藻的数量分别为 (2 80± 9.3) ,(30 4.7± 4.8)及 (2 90 .0± 5 .6 )个 ,对照组为(188.5± 9.5 )个。结果表明 :氮为 1.70 μg/ g,磷为 0 .2 33μg/ g是淡水浮游硅藻的最适需求量。  相似文献
7.
长刺对两种单细胞藻类牧食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直接计数法和叶绿素a测定法评估了长刺氵蚤对不同密度的小球藻、舟形硅藻及其混合藻液的牧食力。结果表明 :当小球藻密度在 5 .2 0 0mg/L~ 12 .688mg/L(湿重 )时 ,随藻液密度降低 ,长刺氵蚤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 ,摄食速度(细胞 /氵蚤·h)则逐渐降低 ,小球藻密度为 3 .4 3 2ml/L~ 5 .2 0 0ml/L(湿重 )时 ,随藻液密度降低 ,长刺氵蚤的滤水速度及摄食速度都明显降低。当舟形硅藻密度为 7.885mg/L~ 63 .3 65mg/L(湿重 )时 ,随藻液密度降低 ,长刺氵蚤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 ,摄食速度逐渐降低。长刺氵蚤的摄食使浮游植物产氧量降低。在混合藻液中 ,长刺氵蚤选择性摄食舟形硅藻 ,选择指数S =0 .0 86。长刺氵蚤对舟形硅藻、小球藻为代表的中小型藻类具有较强的牧食力 ,证实了用长刺氵蚤等大型枝角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武汉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的垂直分布与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塞取样器采集了月湖湖中央2处钻孔沉积物,分析了其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同时采用210Pb/137Cs推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总有机质、生物硅含量分析,以了解月湖各个不同年代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柱状沉积物中硅藻的优势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Cyclostephanos属.Z-1钻孔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Navicula porifera、Cyclostephanos tholifomis.Z-2钻孔中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舟形藻、Cyclostephanos invisitatus.就硅藻密度而言,总趋势是上层最多,平均7.14×105~58.65×105 ind·g-1,中层其次,平均0.08×105~13.98×105 ind·g-1,下层最少,平均0.24×105~0.64×105 ind·g-1.硅藻种类数变化虽然没有明显规律,但种类最少的样品出现在中层,210Pb/137Cs测年数据表明中层为19世纪9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相关分析表明:Z-1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33,P=0.021<0.05),总有机质含量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72,P=-0.005<0.05);Z-2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85,P=0.002<0.05),沉积硅藻密度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33,P=0.021<0.05).研究结果表明,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可以反映月湖的富营养演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19世纪80年代,月湖水质较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10年代,月湖开始由贫营养状态向中营养状态转变,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月湖水体营养等级持续增加,已富营养化;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周边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与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月湖水质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至月湖截污前这段时期使月湖最终沦为劣五类水体的湖泊.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影响的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2-3093,3104
综述了光照、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及水体流速、紊动强度、温度、pH值、盐度、电导率、透明度等对硅藻影响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硅藻研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硅藻的研究侧重于其生理及环境监测功能,硅藻基因组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硅藻研究的进展。对硅藻细胞部分、个体、种群和群体等不同尺度的研究将深入揭示硅藻的生理、生态、起源与演化规律,从而使得硅藻在仿生合成、微型器件、气候控制、生物监测、古环境与气候、新能源和食品、生态修复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