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饲粮理想蛋白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猪肉的色泽、多汁性、风味和嫩度是影响猪肉消费的重要感官品质。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研究饲粮氨基酸模式相同的 5个不同理想蛋白质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饲粮理想蛋白水平按猪体重分 3个阶段 2 0~ 35kg(8%、11%、14 %、17%、2 0 % )、35~ 6 0kg(8%、11%、14 %、17%、2 0 % )、6 0~ 10 0kg(7 5 %、10 %、12 %、15 %、17 5 % )配制 ,3个阶段饲粮的Dlys/CP分别为 5 0 %、4 75 %和 4 5 7%。试验用大白×长白杂交猪 6 0头 ,按体重随机分配到各处理 ,每个处理 4个重复 ,每个重复 3头。试验从 2 0kg体重开始 ,至 10 0kg体重结束 ,每个处理屠宰 3头 ,用于测定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提高饲粮理想蛋白水平可显著提高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趋于增加 ,皮脂率和背膘厚趋于下降 ,肌肉 (尤其是鲜肉 )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下降 ,对肌肉 pH值、肉色评分、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无明显影响。生长肥育猪 6 0kg重前后饲粮的理想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 %和 12 % ,可获得较好的猪肉品质 ,在此基础上 ,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改善猪肉的风味和嫩度 ,但进一步提高蛋白质水平 ,则可能影响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中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菌药物及促生长剂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选用45头体重为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将它们分为3组,比较3组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中药Ⅰ、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中药饲料添加剂Ⅰ、Ⅱ号,对照组则添加抗菌药物和促生长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Ⅰ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54%、5.01%、4.49%和4.74%,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55%、8.25%、5.65%和-0.03%;中药Ⅱ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44%、2.24%、4.12%和4.5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2.50%、6.01%、6.21%和1.08%,且2个中药添加组还能有效防止10-40 kg生长肥育猪的腹泻.表明饲料中添加中药饲料添加剂Ⅰ、Ⅱ号可以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在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方面的作用优于部分抗菌药物及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3.
生物纤维饲料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生物纤维饲料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配制的饲粮对不同生理阶段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将28头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A、B、C、D4种饲粮。经7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D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1)。D组的屠宰率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但A组、B组和C组的平均膘厚显著高于D组(P<0.05),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在各组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用廉价的生物纤维饲料作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体重分别约为20和50 kg的猪480和300头,均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了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对照组2个阶段(20~50和50~90 kg)分别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8.5%和16%的高蛋白日粮;试验组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5.5%和14%的低蛋白日粮,只补加赖氨酸。结果表明:以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标准配制生长肥育猪饲料,粗蛋白水平降低12.5%~16.2%,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猪肉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且在背膘厚、系水力等指标上还略有优化趋势,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添加高铜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及病理学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60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和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 mgCu/kg饲粮的添加水平,试验从20 kg开始,100 kg结束。结果表明:添加100~400 mg/kg的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组织中铜的残留量,试验猪肝脏和肾脏中的铜含量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极显著的增加,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肝脏铜含量(y1,mg/kg)和肾脏中铜的含量(y2,mg/kg)与饲粮铜添加水平(x,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3963-0.2920x+0.0022x2(R2=0.814,P=0.036);y2=8.7583-0.0043x+0.0002x2(R2=0.975,P=0.02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为了保证肝脏或肾脏中铜的含量不超过10 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应不高于127.76或90.27 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与组织器官铜浓度之间相关关系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心脏。添加100~400 mg/kg的铜,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出血。 相似文献
6.
2种酶制剂用于生长肥育猪双低菜粕型日粮及小麦型日粮中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体重22.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65头按体重、性别等随机分为5组,每组13个栏,单栏饲养。试验分前期(22.5~70 kg)和后期(70~90 kg)两阶段,共80 d。以玉米、豆粕为主配成基础日粮为第1组(对照组),用双低菜粕替代第1组中的部分豆粕(即双低菜粕型日粮),分别添加0.01%的酶A和酶B(第2组和第3组);用小麦替代第1组中的部分玉米(小麦型日粮),分别添加0.01%的酶A和酶B(第4组和第5组)。结果表明:在试验各期,双低菜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的第2和第3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与对照组一致,但每千克增重成本在前期比对照组分别低0.51和0.47元,在后期比对照组分别低0.69和0.81元。小麦型日粮中加酶制剂的第4、5组试验前期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有显著和极显著改善,每千克增重成本比对照组分别低0.52和0.53元;第4组的全期饲料利用率较对照组极显著改善。结果显示:在小麦型或双低菜粕型日粮中2种酶制剂均改善了生长肥育猪的性能,但在小麦型日粮中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饲养、屠宰试验和胴体组成测定,探讨了羧酸吡啶铬对生长肥育猪肥育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对杜长大杂种猪分别饲喂含0,200,400μg·kg-1羧酸吡啶铬的日粮,测定其结果表明:羧酸吡啶铬显著地降低了猪的采食量和料重比,并有提高日增重的趋势;它可以使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最长肌和半腱肌的重量明显提高,脂肪率和背膘厚显著下降。此外,羧酸吡啶铬可增加猪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RNA含量及RNA/DNA比值。 相似文献
8.
9.
选择18kg左右断奶保育仔猪60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有10头猪,进行为期154d的生长育肥期饲养试验,2个处理组日粮分别为含抗生素基础日粮对照组以及无抗发酵日粮试验组(无抗发酵饲料添加量为20%),研究对生长肥育中大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免疫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无抗发酵饲料效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20%无抗发酵饲料,平均日采食量提高5.86%,平均日增重提高10.89%,料重比降低4.38%(P<0.05);20%无抗发酵饲料添加试验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尿素、白蛋白和白球比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球蛋白和IgG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处理组屠宰猪肉的45min pH、2hpH、红度值(a*)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处理组屠宰猪肉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本试验研究表明,无抗发酵饲料能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能力,提高屠宰猪肉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选择96头体重28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试验要求分成四组,分别饲喂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0.62,0.67,0.72和0.78)的饲粮,研究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0.72比例组效果最为显著,全程日增重提高了4.92%,瘦肉率提高了6.47%,肌肉重增加了11.50%(P<0.05),但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对生长肥育猪内脏器官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