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8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618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434篇 |
2013年 | 406篇 |
2012年 | 456篇 |
2011年 | 526篇 |
2010年 | 437篇 |
2009年 | 439篇 |
2008年 | 500篇 |
2007年 | 415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66篇 |
2004年 | 247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总被引:156,自引:0,他引:156
自2005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列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各地近期反馈的情况来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不健全是当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兽药残留毒性及生态毒理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兽药残留包括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和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前者对消费者造成直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直接的毒性作用,对人类胃肠道菌丛的影响和使病原菌耐药菌株增加,在环境中的生态毒理包括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昆虫的影响和在环境中的转归,文章阐明兽药残留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对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对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非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对我国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的脆弱性机理、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脆弱度评价方法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秸秆全量直接还田两年定点试验研究,证实秸秆全量直接还田配合常规施肥对水稻的分蘖,大麦的出苗率均未造成负面影响,并能提高土壤肥力,其有机质含量由试验前的4.23%提高到4.38%,速效钾、速效磷的水平由试验前的83 mg/kg、6.9 mg/kg增加到110.2 mg/kg和11.7 mg/kg 、全氮由0.205%上升到0.229%、碱解氮则净增了25.5 mg/kg.优化了农田生态环境,杂草发生率大大降低,无论从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看杂草均减少了约三分之二;全量还田缩小了麦田耕层(0~20 cm)冬季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最低温时全量还田要比对照高出1~2.5 ℃,最高温时则比对照要低1~3 ℃,耕层土壤的的含水量全量还田比对照高1.5%~3%;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系统分析了植被生长环境条件对根系生长特征,分布规律,形态以及生理生态等特征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根系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条件具有的调节改善功能。阐明了根系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良性微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植被根系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根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演替过程也占有重要地位,演替早期的树种的要命系分布深度和根系总长度都要比后期树种的高,这种分布特征使得林木得以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并为顶极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大区域和全球尺度上进行的土壤-植被-大气系统(SVAT)研究中,植被群落的根系分布深度由于决定了植被的水分和养分的供给状况而具有更加重要的生态意义,也将是今后根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概况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绿色农产品的涵义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界定与阐述,并在概要介绍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产品的10条对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增设销售网点,增加供应的品种和数量;增加花色品种和速冻、罐装比例,打开外销渠道;强化管理机构,增加绿色农产品开发与建设的投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科学合理规划,健康稳步发展;体制创新与组织支撑体系的建设;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优先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过量施肥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调查研究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导致了设施农田土壤环境的恶化。土壤速效P、速效K累积量很高,分别达691.9和623.5 mg.kg-1,100%处于高水平;碱解N含量较低,平均为138 mg.kg-1;土壤盐分含量为0.168%,80%的样本出现盐渍化现象;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较露地下降了0.3;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6.5 g.kg-1;土壤有效Zn、Mn、Cu含量都处于中高水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早于1978年,原西德政府率先提出了绿色产品的认证,1991年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也实行绿色产品认证,1992年欧洲共同体达成协议,在共同体内实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并统一发放“生态标签”。进入21世纪,世界上生产绿色食品的国家有100多个.绿色食品产量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的绿色食品年销售量平均增长率为25%~30%。2000年,国际绿色食品市场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预计10年内将达到1000亿美元。显然,绿色食品已成为当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并逐步取代常规食品而成为21世纪国际食品市场主角的趋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扩展,城市周围的自然生境大量被高层建筑物和混凝土地面取代,城区建筑容积率增大,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及人类远离自然产生的心理失衡等问题突出.因此,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把绿色自然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风格及其环境功能不仅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且对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