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建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4):16-20
外来生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对我国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重要入侵生物的传入、传散机制,提出了包括预防、检疫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生长、河湖基流量及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确定了风沙滩地区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为1.5~5 m;采用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以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为约束,计算出该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107万m3/d。 相似文献
3.
福建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响应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生态安全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它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及生态服务.本文介绍了森林生态安全的内涵,阐述了福建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意义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了福建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安全性,并提出了对其维护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合污染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开展两者复合污染研究。对于农业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土壤环境中的各自行为及其产生途径、复合污染体系中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污染物跨膜、代谢和脱毒过程中的互作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权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先后对三江平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垦.这些开垦基本上是开垦的天然湿地,从而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在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与耕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需要,该文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建议:①在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应坚决退耕还湿;②尽量使湿地集中连片,使其能发挥最大效益;③必要时应从流域层面考虑湿地的生态分水机制;④耕地开垦应严格控制规模.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的灰关联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灰关联方法应用于生态安全评价,分别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的参考序列、比较序列和评判等级.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例,通过计算确定其生态安全等级,直观地得出各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 --理论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硬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农业生态安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农业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实现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农业的生态安全仍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盲目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污染的巨大挑战。为此要实现农村的生育文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的评估与监测,加强农业生态安全方面的立法与执法,提高农民的生态安全意识,最终实现我国的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与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质量与分布等特征讨论安徽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耕地的安全问题表现为面积减小、质量降低、利用强度大和生产率低,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和粮食安全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森林生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森林组成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和生态服务功能较低等,调整林种结构、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和建设生态林业等措施可逐步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矿区的生态安全突出的表现为固体废物、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先进技术开采矿产、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和实施土地复垦等方法可以实现矿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