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6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完全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54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304篇 |
2008年 | 286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199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5篇 |
1956年 | 3篇 |
1953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 ;ATP含量有增有减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896 8、- 0 .85 0 9和 0 .82 0 0 ,P <0 .0 1。因此 ,这些指标可用于甘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甘薯是重要的薯类作物,其兼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并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等优点。近年来国际上对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倍加重视,以至在不少发达国家范围内形成了食用甘薯热。因地制宜稳定甘薯栽培面积,提高甘薯生产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产品,有助于提高世界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和轻化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甘薯的生产与消费现状1.世界甘薯的生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世界上共有111个国家栽培甘薯,栽培面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其次为拉丁美洲,欧洲面积极少。二…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我国甘薯脱毒有关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60%~70%,有的甚至达到90%。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保存的甘薯资源材料有80%受病毒感染。叶片带斑点和花叶是甘薯病毒病的主要病症,其次为卷叶和皱叶,再次为老叶羽状花叶锈斑和环斑。引起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褪绿斑驳病毒。1991~1995年5省55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年平均为35.22%,脱毒甘薯通常在生产中可使用2~3年,脱毒甘薯对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脱毒甘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1995年已达9万hm#+2,并期望在近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脱毒薯的利用结合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抗病毒品种的选育则是解决病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和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表明 ,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比对照均明显减慢 ;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K+ 的相对值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74、0 .92 2 9和 0 .835 9,P <0 .0 1)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4 5 0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5%PEG处理下,叶片RWC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3,P<0.01),MDA含量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8,P<0.01),SOD活性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7,P<0.01),Pro含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不大。品种抗旱性愈强,叶片 RWC下降幅度及MDA含量上升幅度愈小,SOD活性增加幅度愈大。因此,通过测定 25%PEG处理下甘薯幼苗叶片的这些生理指标可实现品种抗旱性的室内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甘薯块根花青素(sweetpotato anthocyanin,SPAC)的大孔树脂吸附制备技术,分析了其抑菌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在0.8%柠檬酸、物料比1∶200,60℃温水浴提取2 h的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提取率3.81 mg·g-1。 粗提物经AB-8大孔树脂过柱纯化后可获得色价为225.1E的纯品,色价提高6倍。研究发现SPAC对3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通过电镜观察、SDS-PAGE分析及生长曲线比较表明,SPAC抑菌机理是通过SPAC与细胞中的蛋白或酶结合,使其变性失活,抑制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裂,而后使细胞质固缩、解体,导致细胞死亡。SPAC具有色素和抑菌双重功能,是理想的功能性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7.
对紫甘薯红色素与紫葡萄、紫苏、黑米、紫李和黑豆等其它五种植物所含红色素进行了理化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甘薯红色素具有与其它几种红色素相似的理化稳定性,其热稳定性与紫米相似,但优于其它色素;光稳定性最强;对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等的稳定性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 (ELISA) ,测定了干旱条件下甘薯叶片内吲哚乙酸 (IAA)、赤霉素 (GA3 )、异戊烯基腺嘌呤 (iPA)、玉米素核苷 (ZR)和脱落酸 (ABA)等 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 ,并研究了这些内源激素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甘薯各品种中IAA、GA3 、iPA及ZR含量均有所下降 ,ABA含量却显著增加 ,且品种抗旱性愈强 ,IAA、GA3 、iPA和ZR下降幅度愈大 ,ABA增加幅度愈小。它们的相对含量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90 70、- 0 .94 93、- 0 .95 0 9、- 0 .86 74和 - 0 .9117)。 相似文献
9.
甘薯糖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初步研究了经DEAE52和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的北京2号薯糖蛋白的免疫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甘薯糖蛋白浓度达50μg/ml时可促进PHA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100μg/ml或者150μg/ml时间可显著提高PH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分别达到6.5和4.5(P〈0.05)。腹腔注射甘薯糖蛋白80mg/kg.d可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数均高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培育、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1991~1994年通过甘薯茎尖培养,筛选出适于甘薯茎尖成苗的培养基和简便快速的消毒方法;并采用目测、指示植物鉴定、血清检测和电镜观察法汰除带毒苗,采用切段培养、单叶扦插或防虫冬暖大棚越冬繁苗,加速脱毒苗繁育;1991~1993年在济南选地区用7个品种在田间系统挖株调查,看出脱毒苗长势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平均增产88.7%,大、中薯率平均提高19.9%,出干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1993年用5个品种,在9个点进行大田示范试验,平均增产42.9%,增产幅度为16.7~158.1%。脱毒苗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