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系统总结归纳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特征,提出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及指导原则,总结提炼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即源头减量(Reduce)、过程阻断(Retain)、养分再利用(Reuse)和生态修复(Restore),阐述了“4R”理论的具体技术组成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十一五”水专项,在直湖港小流域龙延村进行了“4R”理论的具体工程设计和应用.工程实践证明,“4R”理论指导下的龙延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核心示范区TN入河量削减率为47.5%.支浜朱家浜水质明显改善,提升了1~2个等级,其中TN平均降幅达70.2%,NH4-N平均下降84.1%(由2.66~5.33 mg· L-1降至0.29~1.28 mg·L-1),CODMn平均降幅55.7%(由9.60~15.6 mg·L-1降至4.52~7.7 mg·L-1). 相似文献
2.
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概况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绿色农产品的涵义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界定与阐述,并在概要介绍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产品的10条对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增设销售网点,增加供应的品种和数量;增加花色品种和速冻、罐装比例,打开外销渠道;强化管理机构,增加绿色农产品开发与建设的投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科学合理规划,健康稳步发展;体制创新与组织支撑体系的建设;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优先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速发展我国生物质能源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方升佐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2):30-34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作为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产量大、可储存、二氧化碳零排放等优点,为解决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国家应尽早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生物质能源循环系统研究平台,加速能源植物培育,拓宽其转化技术示范点,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树草种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林草植被建设中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和生态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每块林地和草地达到植被建造的群落质量标准;提高不同利用目的的森林植被之间的功能换算系数。使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际农业环境政策实践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阐述了环境治理共同负担原则,以及对现行农业环境政策进行经济学解析,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全球环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具体分析考察环境方面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从国际社会与国内环境治理2个层面研究跨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作用与局限性,选取典型环境非政府组织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议区域生态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交汇点,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接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台。在以往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生态意识普遍缺乏,往往只被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分开来,缺乏先入为主的生态产业建构,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出现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非持续发展的局面。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是根本。这迫切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 相似文献
8.
江苏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治理价值度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如何有效度量其价值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江苏新农村建设中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农业总产值中的环境治理价值进行了分离度量,为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治理价值的构成以及促进治理效果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水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源头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水环境治理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0.